功勋教练于芬回归国家队的话题,近一段时间一直是国内跳水界的热门话题。日前国家跳水队领队周继红举行专场记者新闻发布会,有关于芬回归国家队的话题她也首次公开态度——
现在的教练班子水平都比较高,大家在一起合作也比较好。之前游泳中心也曾经表态,北京奥运会之前教练班子没有再调整的可能性。
声音
周继红:奥运会前不调整教练
即使是中国跳水运动员正在水立方跳水首演中一路走高,大有包揽全部金牌的势头,可有关“在野”功勋教练于芬回归的话题却也是持续升温。前日晚上,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水立方媒体服务人员突然发出通知说,中国跳水队当晚赛后将有一个专场记者新闻发布会。记者发现出席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国家跳水队领队周继红。除了没有说出于芬这个名字,周继红给出了外界所关心的所有问题的答案。
周继红首次正面回应
“这么晚了,大家还是都在工作,在关注跳水,真的非常感谢。”穿着运动套装的周继红,做了非常简单的国家跳水队介绍之后,就开始等待记者提问。随着新闻发布会的进行,有关于芬公开要求返回国家队的话题也被记者们问到。
认真听完问题之后,周继红回答说:“现在的教练班子水平都比较高,大家在一起合作也比较好,所带的这批运动员一起参赛的时间也很长,彼此之间很了解。之前游泳中心也曾经表态,现在教练班子没有再调整的可能。”一直语调平缓的周继红,在说到最后一句时语气加重语速放慢,很显然她希望任何人都听清。
这虽说是周继红首次正面回应于芬的呐喊,但却是国家跳水队数月来第二次对此事做出正面回应。1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曾召开微型发布会,副主任李维波发表声明:“根据备战工作的总体安排,中心认为没有调整教练班子的必要。”作为国家跳水队队委会权重人物,周继红的斩钉截铁回答,也是最后结果。
单刀赴会为指派任务
近几年,作为国家跳水队领队和公认的最有权威者,周继红曾多次陷入热门讨论话题的漩涡中。但以前,周继红很少正面出来回答问题,并如日前这样直接回应。“现在队伍里最大的关注点,就是如何做好奥运会的备战细节工作。”周继红的话说得非常清楚,因为在备战北京奥运会的宏大命题下,如何更好地完成参赛任务才最重要、最关键和当务之急的。
在新闻发布会上,周继红第一个就回答了本报(《华商报》,下同)记者提出的“国家跳水队是否提前确定奥运参赛名单”的问题。“现在还不好说最终的名单,因为我们的选拔还没有结束,还有两站比赛要进行。”周继红继续说道,“在这次世界杯之后,我们还将去深圳进行国际泳联大奖赛,之后到6月份我们都有比赛,我们会有不同的名单来参加比赛,调整和观察每一名队员。只能说,最早也要到6月之后公布名单。”
昨日记者则从国家队其他消息源获得内部说法称,此次周继红可以进行专场新闻发布会,也是因为“上面认为有必要她主动出来说,否则事情办理起来十分棘手”。目前国家队上下早就对媒体收声,任何队员或教练不经过“领导同意”不可私自接受采访。原因就是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全力进行北京奥运会的备战工作。“这就是国家队的最后说法,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前,于芬也不可能回到国家跳水队,这是肯定的。”一位拥有特殊背景的人士对国内跳水界十分了解,她昨日跟记者说出了这场暗战的最后结果。
回应
于芬:她代表谁呀
“我一直都在重复这话,她代表谁呀。我现在还在等待体育总局的答复,那才是组织。”昨日下午记者拨通电话时,于芬还在赶往水立方的路上。“我回归国家队的决心不会改变,还是一腔热血,而且我的能力比他们都强呀”。
在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上月回复后,于芬曾给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写信,表达自己为北京奥运会出力的决心“我还是在强调那一些东西,北京奥运会需要我这样有经验的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关键的点拨。”
15年前升职为国家队副总教练的于芬,已经好多年没有回到国家队训练馆里,“从来也没有人跟我说过或是有个红头文件给我,说你不是国家跳水队副总教练了,我就是这样在国家队中失踪的”。2005年3月的一天,本报记者曾在清华大学跳水馆采访过于芬,她说自己一直也在等待着国家队的召唤。从她那时说起到今天,又是一个三年过去了。“我都等了12年了,这次还是要坚持,我也希望早一些得到总局答复。”近来有些无法坚持等待的于芬,通过个人博客等方式,开始了自己的北京奥运会前最后冲刺。跳水运动影响了于芬很多生活,这其中就包括爱情和婚姻。这一次她下了最大赌注,并且认为自己没有退路。
战况
吴敏霞力压郭晶晶
水立方女子三米板决赛中,“千年老二”吴敏霞完成了一次超越。昨晚该项目决赛中,吴敏霞力压郭晶晶,夺得女子三米板单人决赛金牌。
女子三米板单人预赛参赛选手多达52名,除了中国两名选手郭晶晶和吴敏霞实力超群之外,加拿大选手哈特利和瑞士选手林德伯格等名将纷纷参赛。在昨晚最后决赛中,12名选手展开了最后角逐。首轮便开始领先的吴敏霞,一直将优势保持到最后。最终,吴敏霞以391.35分力压队友郭晶晶获得金牌,郭晶晶以387.75分摘银,美国选手劳卡斯以350.35分获得铜牌。
本组稿件由本报特派北京记者孙元华 采写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