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年苦苦等待后,28岁的基米•莱科宁终于迎来了自己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圣保罗当地时间2007年10月21日14时32分,刚刚冲过英特拉格斯赛道终点的芬兰人收到了车队的无线电:“一切都结束了。
汉密尔顿位列第七,我们以一分的优势赢得了世界冠军。”
四分钟后,当莱科宁爬出座舱,颁奖台下的围栏边已经聚集了大片的人群。拥抱、拽拉、击掌相庆,每个身穿红色工作服的法拉利机械师都希望自己能在第一时间拥抱眼前的这位世界冠军。继方吉奥1956年夺冠,法拉利51年后终于诞生了另一位加盟车队首个赛季就夺冠的车手。
从狂欢的人群中逃离出来,转身的莱科宁被托德一把拥在怀中。在法国人的双臂下,冰人融化了。
出色的天赋
没有人否认莱科宁的赛车天赋,从车坛名宿尼基•劳达到前F1车手马尔克•苏雷,都认为“只要给他一辆足够有竞争力的赛车,没有人能阻止他获胜。”
但在真正进入F1之前,莱科宁仅有的完整赛季经验只是雷诺方程式比赛。然而即便如此,他还是在2000年夺得英国雷诺方程式赛车冠军后,直接参加了当年索伯的试车。当时的皮特•索伯当机立断决定将这位芬兰年轻人在2001年带入F1。
2002年,在同胞哈基宁的引荐下,莱科宁完成了职业生涯的第二次跳跃。在当时索伯的两位年轻车手中,最终迈凯轮放弃海德菲尔德,选中了基米(莱科宁)。那一年的法国站,基米原本有希望拿到自己的第一个分站冠军。不过在舒马赫和法拉利主宰的2002年,等待似乎成了必然。一年之后的马来西亚,24岁的莱科宁站在雪邦赛道最高的领奖台上,他开始迈向自己职业生涯的高峰。
倒霉的运气
马来西亚站是莱科宁2003年收获的惟一一个分站冠军。羸弱的MP4-18在迈凯轮车迷的期盼中不幸夭折,不过就是开着MP4-17D,基米仍然稳健地杀入了冠军争夺者的行列。那一年他的对手是功成名就的车王舒马赫和天才车手蒙托亚。如果不是美国站离奇的大雨,这个冠军可能在他24岁的时候就能够成就。但是2分之差,让舒马赫捧走了那一年的奖杯。莱科宁第一次在F1面前领教了沉重的失望。
上帝对于莱科宁的考验还远远没有结束。在舒马赫和法拉利连手席卷了2004赛季大部分的胜利之后,迈凯轮终于在2005年又看到了一丝希望。可以说,MP4-20和当时的莱科宁是迈凯轮近年来最快的组合,但是从那时候开始,霉运开始缠上了这位冠军候选人。2005年的纽博格林,在全球车迷面前,莱科宁在最后一圈遭遇爆胎,将冠军拱手送给了阿隆索。这一幕几乎成为了整个赛季的缩影。至此,芬兰冰人与迈凯轮之间的缘分似乎也随着2005年冠军梦的破碎而走到了终点。
投奔法拉利
2006年,迈凯轮经历了车队历史上最糟糕的赛季。全年没有一个分站冠军的事实,让银箭无地自容。作为当家车手的莱科宁只能以杆位安慰自己。9月在蒙扎,随着舒马赫的退役,法拉利正式宣布莱科宁加盟。寒冷的12月,在圣诞节前的假期,莱科宁第一次出现在法拉利的测试车房内。尽管还没有坐进法拉利赛车,但是谁都知道,他希望能在这里实现自己等待了五年的梦想。
2007年的澳大利亚,莱科宁赢得了自己在法拉利的第一个冠军。不过,发生在莱科宁身上的故事总是一波三折。澳大利亚的喜悦还没有坚持多久,迈凯轮对于赛季的统治就成为了无奈的事实。摩纳哥之后,F2007连续三站无力还击迈凯轮的强势。而莱科宁自己又开始遭遇到一系列的稳定性问题,包括两次在舒马赫眼皮底下退赛。
绝地大反击
在回到欧洲后,法拉利开始重整旗鼓。莱科宁在五场比赛中收获了两个冠军(法国站、英国站)、两个亚军(匈牙利站、土耳其站)。这几场决定性的比赛又让芬兰人看到了夺冠可能。也正是在这个时刻,法拉利决定放弃马萨,全力帮助莱科宁争夺最后的总冠军。
真正的逆转来自10月7日的中国站。基米此前在上海的运气并不好,去年更是没有完成比赛。不过上赛场一直对法拉利有着奇怪的眷顾,除了2005年外,巴里切罗和舒马赫先后曾在这里夺冠。2006年舒马赫更是凭此一役重登积分榜第一,赢得了退役前的最后一场胜利。所以,当汉密尔顿的MP4-22意外地陷在了维修区入口的缓冲区,迈凯轮新星一个赛季的好运似乎就此止步。当100%的完赛率被打破时,基米看到了希望。上海站的冠军无疑奠定了最后这个车手冠军的基石。
就算是这样,21年来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三人决战,基米仍然落于下风。莱科宁想要夺冠,除了实力还必须有运气的帮忙。不过这一次,上帝终于决定眷顾这位沉默寡言的芬兰冰人。1小时28分15秒270,莱科宁率先看到了格子旗的挥舞。基米高举起双手,这一刻领奖台上的香槟终于只为他一人而绽放。(孙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