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车迷期盼了一年的F1上海站,短短的三天后就曲终人散。绝大多数人除了在感官上短暂地体验了一把风驰电掣外,F1这个洋玩意儿终究离中国人的生活还很远很远,中国仍然只是F1的看客。
车迷费用令人害怕
F1是一项国际赛事,主办方极力实现“一切向国际化靠拢”。所以当车迷抵达上赛场后,都会注意到道路两旁的引导标语、宣传品、包括门票等几乎都是英文,幸而各种指示图标相当形象,车迷们并没有因此而有太多的困惑。
赛道外搭建的车迷嘉年华区,能见到的都是国际品牌。据记者了解,这样的一个展位租金并不低廉,兜售的也都是各车队的纪念品或被汽车厂商租来做车展。一顶有法拉利车队标志的太阳帽400元,一件T恤要600元,一支带有车队标志的普通签字笔需要100元。尽管有些“坐地起价”的嫌疑,但车迷们却非常买账。
跟随F1车队参与各站比赛的普利司通轮胎一位法国籍工作人员,在得知如上纪念品和门票价格后,张大了嘴说:“这样的价格太昂贵了。”在他看来,F1的附属品应该和赛事融合到一起,真正走近车迷,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F1为中国赛车提供范例
以汽车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日本,对于F1赛事颇为重视,上海站比赛也吸引了大批日本记者。一位日本同行便指出,尽管F1在中国落户,但上赛场还远远不能发挥铃木赛道之于日本汽车文化的作用。
据上赛场公布的官方数据,从2004年起,每年收看上海站转播的观众人数都保持着10%-15%的增长率,为了宣传赛车文化,过去每年F1期间在新天地、淮海路等上海繁华地带,都有赛车的展示台供路人了解。
“未来我们希望在全国范围内做汽车文化的推广。”上赛道负责人毛小涵透露,上赛场最近也在接洽宝马、奔驰等国际汽车厂商,“由他们提供统一车辆,在全国各赛道作路演。”
惟一有潜力的华人车手是荷兰籍
F1归根结底是各车队间技术的比拼,最终又体现在厂商车队的量产车上。宝马去年与索伯车队合作后,很快将车队的成绩提升到仅次于迈凯轮和法拉利的地位,奔驰也赶紧介入到F1赞助之中,为量产车寻找技术储备。而目前并没有国内汽车厂商投身到F1中——既没有中国车队,也没有中国车手。
F1掌门人伯尼本赛季频频和荷兰籍华人车手董荷斌“擦出火花”,董是一个很出色的车手,如果一切顺利,2009年他非常有可能进入F1。”本次大奖赛期间,董荷斌也来到上海为宝马做路演车手。有意思的是,毛小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未来我们需要一个中国车手,或者华人车手,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激发车迷对赛车的热情,从而帮助汽车产业的发展。”
2010年后中国人去哪里看F1?
当赛车的轰鸣声逐渐远去后,人们不免担心,2010年上海大奖赛期满后,上赛场这个贵重的庞然大物将怎么办?“未来我们肯定会把F1尽力留在上海。”毛小涵表示,对外界传说的“续约5年”之说,他摇头否认,“续约谈判目前还没有开始。”
“现在我们的办赛方式与商业化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理念上。”毛小涵表示,差距产生的原因在于国内薄弱的汽车底蕴,但F1代表未来汽车运动在国内发展的一种方向,“其他国家的汽车文化培育都要几十年。我们正艰难地走着这条路。”
上赛场也在尝试其他使用模式,“今年我们的赛道使用天数占全年70%,除汽车厂商活动外,现在这里还是航模俱乐部的活动基地,上海自行车队也借用环赛场的公路进行训练,我们的卡丁车公园正在发展,未来这里还会成立专业的赛车手培训学校等。”毛小涵说。
(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