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雨将是头等“不速之客”。多哈亚运会开幕式的意外之雨让人不禁要问,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该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近日,在北京奥组委召开的奥运气象服务筹备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气象部门负责人透露:为了保证奥运会开闭幕式的顺利进行,将采用人工消雨。
那么,应以何种方式对这样的天气进行干预?这种干预成功的概率有多少?副作用又有多大?日后是否可以频繁干预呢?《国际先驱导报》走访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采访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主任郭学良。
让老天“憋雨”
据郭学良介绍,人工消雨,其实质是破坏雨滴形成的微物理过程。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让雨提前下,或者让雨憋着不下。提前下雨,就是针对不同的云,采用不同的催化剂和催化方法,让雨下落。憋着不下,就是通过人工干预使锋面云系的上升气流变为下沉气流,利用温度的升高使雨滴蒸发消散。由于上升气流是把水汽带到高空的“运输工具”。因此,为了阻碍上升气流发挥作用,可以在对流层中播撒粒子,使其在重力作用下以远远大于上升气流的速度带动气流做下沉运动。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气温逐渐升高,大气中的雨滴随之蒸发,降雨消失。
不过,这种方法需要播撒的粒子数量很大。据郭学良介绍,苏联曾经采用在高空播撒水泥的办法进行人工消雨,当时动用了8架运输机,平均每架运输机装载6吨水泥。
谈及人工消雨的成功率,郭学良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由于受到人类对科学问题本身认识的局限和目前技术的限制,并不能百分之百地保证人工消雨成功。比如在遇到强对流天气时,人类的力量就显得渺小。
不过据郭学良介绍,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由北京市气象局和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共同承担的“奥运期间人工防雹、消雨作业实验研究”课题组已经连续完成了几次试验,多半达到预期效果。
对环境影响微乎其微
人工消雨是否会产生副作用?这也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郭学良解释说,由于人工消雨使用的催化剂计量较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据记者了解,近几年北京密云水库一直采用播撒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的办法增加蓄水量。相关部门曾对密云水库的水质进行定期连续监测,检测结果并没有发现水库中银离子浓度的增加。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频繁对不利于生活的天气进行干预?郭学良说,尽管目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对天气进行人工干预,但是要想随心所欲地改变天气,使其完全向有利于人类要求的方向发展,仍然只是梦想。要由人工影响天气上升到人工控制天气,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行探索。他举例说,2005年,世界气象组织表达了这样的信心:利用化学物,人类可以影响云的形成,但也同时承认,对通过人工方式将天空中的云转化为地面上的雨、冰雹或者雪的信心较低,最多只有“中等”信心。
谈到中国在人工干预天气研究的现状,郭学良出言谨慎:“目前大部分问题仍在研究中,而且,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