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会不会成为亚运会历史上金牌最少的主办国呢?之前夺金最少的主办国是1962年的印度尼西亚和1970年的泰国,各得9枚金牌,而卡塔尔在之前的亚运会中最多也就夺得过4块金牌。
“冤大头!”如果要以我们过去普遍的运动会价值观,这三个字送给多
哈人绝对准确。花了这么多美元,东道主得到的金牌却寥寥。还有另外一条看起来很“冤大头”的消息,那是昨天当地最大英文报纸《海湾时报》登的:卡塔尔政府从今往后将支付巴勒斯坦教育部4万多名员工的工资,每个月要开支2250万美元。在旁人看来,卡塔尔尽管有钱,但有钱也不至于这样“烧”法。花了28亿美元办亚运会,然后看着别人夺金牌。这就像个土财主夫人,在家里搞个沙龙,请来一群文人雅士高谈阔论,却让家里那个奋斗了大半辈子、刚刚洗脚上田的男主人感觉自己是个下里巴人,羞得难以启齿。
要搞清楚这个话题,就得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办亚运会?卡塔尔承担着一个桥梁的角色,一边为阿拉伯世界的团结和崛起努力,另外一边又在促进着阿拉伯世界向国际开放。卡塔尔支付巴勒斯坦政府的工资,属于前面一个角色;他们投入巨资举办亚运会,则是后面一个角色。他们举办亚运会,并非是看着金牌的分上,成绩对于东道主来说只是个附属品。
多哈人想要的金牌他们已经拿到了——一场绝无仅有的开幕式,那尽管不能说明他们的艺术造诣,但至少已经体现了他们的雄厚国力。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加起来也就花了8000万欧元,人家卡塔尔人开幕式就花了近2亿美元。把亚运会当成奥运会来办,多哈人举办这次盛会只不过是想告诉全世界,他们有这个实力。
举办奥运会、亚运会这样的综合性运动会,背后往往附带着非常丰富的社会、政治、经济内涵。尽管之前很多主办地都深明此道,但这次的主办国却完全不要象征意义的金牌,而是直接寻求运动会背后的综合效益。这样来看,他们倒真不是“冤大头”。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张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