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一年前的退赛事件,对所有人而言,是难以接受的失败,其实也是刘翔和他身后的媒体、大众与国家都开始重新反思运动员个人价值和国家价值的契机。
可13个月后,刘翔带着他的成绩回来了,一起回来的还有外界的狂热,和再次走高的期望值。一切都好像又回到13个月前。如何对待不变的喧嚣,是重生后的刘翔必须面对的难题
本刊记者/万佳欢 丁尘馨
在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开始两个小时后,上海八万人体育场才开始真正沸腾。这是9月20日晚9点35分,看台上的欢呼声渐渐高涨,因为刘翔出现了。
他开始试跑热身。很多观众干脆站了起来,摄像师们则用镜头牢牢将他锁住,再也没有挪开。大家显然对398天前北京奥运会上那个一瘸一拐的背影还记忆犹新,他们也记得,几分钟后刘翔留给了大家转身离开鸟巢的背影。
从那时起很长时间,刘翔被更大的舆论和争议裹挟着,而他却躲在那些怀疑的眼光背后静静地养伤、恢复训练、整理自己,让舆论自生自灭,直到看热闹的人开始遗忘。
今年入夏以来,关于刘翔复出的猜测开始多起来,可消息散布的方式却似“欲擒故纵”,吊足大家胃口:8月的柏林田径世锦赛,曾有报道他可能参赛,最终“由于脚伤没有完全恢复”,未成行;随后,又有消息称他要参加9月19日在郑州举行的2009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赛总决赛——虽然刘翔并未报名,主办方仍放出话“不排除为刘翔参赛开后门的可能”;结果,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组委会随即在9月12日——公布境外参赛选手名单后的第10天(一个说法是,组委会为了等刘翔,直到临开赛前一天才公布所有参赛选手名单),正式对外宣布:刘翔将在黄金大奖赛中参赛,作为其复出第一役。
消息瞬间引爆了已经平淡很久的体育媒体。
在刘翔复出一事被确认之后的两个小时,组委会的网站和电话就已处于瘫痪状态——大批没有报名的媒体纷纷要求“补票”。就连申花主场与天津的中超比赛也因与刘翔比赛撞时而提前了近3个小时进行。
为了出席刘翔在9月18日举行的官方新闻发布会,大批记者甚至提前3天抵达上海,进行参加发布会的各种准备,组委会不得不临时更换一个更大的发布会场所。事实再次证明了“刘翔”这个名字的巨大号召力——发布会现场涌进了百余家媒体,还不算因为临时报名未获准许进入的大量徘徊在门口的记者,而前一天去参与赛前新闻发布会的记者仅有30多个。
晚上10点02分,发令枪响起。刘翔起跑稍慢,前四个栏并没有放开,所有的记者、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紧张地跟随刘翔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四个栏之后,他如伤前一贯的表现——后半程迅速发力,刘翔渐渐赶上身旁原本领先很多的老对手特拉梅尔,最后两人几乎同时撞线。
13秒15。赛前他的测试成绩是13秒71,刘翔显然也没想到自己能跑那么快,他很激动地躺到了地上。随后起身接过了看台上抛下来的一面红旗,但并没有像在雅典、大阪、洛桑比赛时那样,打开国旗并披在肩上跑,只是把它拿在手里。
他的表现已经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为关注他的观众献上不可思议的厚礼。在场所有人都欢呼起来,许多人在尖叫、激动得跳了起来。现场解说激动地用“完美”来形容刘翔复出的表现。
无论是对外界、公众,还是对国家而言,刘翔早已成为一个象征和符号。北京奥运之前,他赫然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其中的文章认定刘翔是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新腾飞的“标志”;一家德国媒体则打出了这样的标题:“刘翔失败,等于中国失败”。
早在雅典奥运会夺金后,刘翔在《杨澜访谈录》里这样谈自己的心态:“那个时候感觉你已经不属于你自己了⋯⋯你要让大家开心,要满足大家。”他无法让自己只是“一个人”。
13个月后,刘翔开始尝试只做自己。在18日的发布会上,刘翔匆匆走进新闻发布间,草草回答了自己复出的原因:“这是我的工作啊,这是我必须做的,其他啊,没什么了。”他反复对媒体强调:回来,这是我的职业。
但是媒体可不这么看——一大片晃眼的闪光灯、聚满房间的媒体记者,一切都好像与13个月前无缝对接。
失败后的刘翔,试图让自己回归到运动员的本分;可“因刘翔失败”后的中国,并不想放他成为普通一员。
“刘翔完美复出”“王者归来”充斥在刘翔获得亚军后的报道之中。人们甚至可以感受到赛后外界对他迅速升高的期待值——就像又回到了北京奥运会之前,我们的“英雄”又回来了。
事情好像真是如此,镜头前刘翔调皮地做着鬼脸,他的自信带着狂妄,以及带给大家无限希望的初秀成绩,都和13个月前一样。然而,经历了鸟巢退赛和13个月疗伤恢复的刘翔不可能是从前那个“飞人”了。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