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华裔教练马进与她的弟子埃斯皮诺萨,第一个阻击“梦之队”成功,而且还是在重中之重的奥运会项目——— 女子10米台。
实际上,长久以来女子单人10米台都是中国跳水队的一块“心病”,直到男子跳台近几年在国际大赛中接二连三地失手,这个项目所隐藏的问题才成了“次要矛盾”。本次陈若琳与康丽兵败罗马,女子10米台的顽疾再次暴露了出来。“为什么中国跳水队的小女孩一到身体发育期就走下坡路?根本原因在于力量训练上的落伍。”一名在国家队效力多年、目前在国外执教的教练直言不讳。
2003年世锦赛,加拿大名将海曼斯将劳丽诗挤到第二;2004年世界杯赛,美国人威尔金斯独占鳌头,中国选手甚至无缘三甲;同年的雅典奥运会,劳丽诗未能顶住澳大利亚名将纽贝里的冲击,屈居次席;2005年世锦赛,威尔金森再度发威,中国队仅由小将贾童夺得一枚铜牌。
按照传统,中国女子跳台运动员的选材都是身体娇小型为主,这样动作会显得很轻盈,压水花也能占到便宜。因此,优秀的队员层出不穷,但她们往往只能将良好的状态保持三五年,一两届世界大赛之后,由于身体的发育、体重的增加,她们的水平就急速下滑。以前的劳丽诗、许冕、贾童、袁培琳等人莫不如此,这也是领队周继红一直颇为头疼的问题。而北京奥运冠军陈若琳目前也走到了类似的瓶颈阶段,出现在罗马的她已经明显发胖。
“国内的小队员一旦体重增加,空中的翻腾动作就做得很吃力。而国外选手的运动寿命则很长,她们往往能较长时间保持在高水平状态,比如2004年奥运会上夺冠的纽贝里,她可是生了一个孩子以后再战胜劳丽诗的。”曾担任中国跳水队教练13年之久、此后又辗转澳大利亚等国家执教的华裔教练杨祝梁分析说(目前的他,已经是马来西亚跳水队主教练)。“我们国内的队员总是遇到身体障碍,主要原因还是力量训练比较落后,我在澳大利亚的时候,跳水队和游泳队一起练力量,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像国内一样靠举杠铃,而是依靠更为科学的手段,每隔两周就进一次实验室,测量体内的各种指标,然后再进行针对的调整。”杨祝梁介绍,“跳水队员需要的是相对力量,肌肉多了反而是个累赘。”
他还以郭晶晶为例加以佐证,“她是个天才,1992年就被发掘出来,这么多年一直保持高水平,那是因为她天生就具有惊人的爆发力,其他的队员很难有这种天赋。刚刚夺冠的埃斯皮诺萨的身体条件也很好,爆发力有点类似郭晶晶,能在成年以后把307C跳好的可没几个,假如她能解决好发挥不稳定的问题,会是一个很难对付的对手。”在杨祝梁看来,要战胜对手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国内的队员能解决好力量的问题,也能重新回到顶尖水平,毕竟我们国内的训练手段和理念还是最先进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