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学文化就能改变? 专家:有文化不等于素质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国乒学文化就能改变? 专家:有文化不等于素质高
2009年05月19日 09:05 来源:成都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文化课考试不过关,乒乓球打得再好,也有可能进不到国家队。本报昨日独家报道《读书做饭缝衣服要进国乒都得会》的新闻后,引起广泛讨论和反应。川乒已开始在原有每周三次文化课的基础上增加了每周二、四的文化课程。此外,教育专家和网友们也都通过着各种途径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教育专家:有文化不等于素质高

  一个人素质的高与低,与这个人的文化教育、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副院长赵万江就明确指出:“一味加强文化教育,对于一个人的素质提高并没有直接的帮助,因为这本来就是两个方面的东西。”

  对于国乒队员在国内和国际赛场中出现的各种低素质表现,赵万江认为:“这和运动员对于基本道德礼仪的学习太少有关。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专业运动员在国内参加比赛,是代表着整个他所从事这个行业的形象,而运动员在国外比赛,更是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甚至国家的形象。要改变之前乒球国手们在国际大赛中的低素质表现,绝对不是只通过加强文化教育就可以的。”

  而对于加强乒球国手们的素质教育,赵万江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首先,在加强文化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运动员在礼仪上的教育,这可以让运动员在国内国际比赛中都能明白自己的行为会代表着什么。其次,还要加强运动员的思想素质教育,每个人在自己的专业上都有着自己的特长,乒乓球运动员不能只看到自己在专业上的成就,还应该学会尊重各行各业的人。”

  网友纷纷说“素质”

  虽然国乒又一次在世乒赛中包揽了五个单项比赛的金牌,但素质低,耍大牌,不会尊敬人,不配合采访等一系列行为,似乎已经成为了乒球国手们的代言词。针对乒球国手近期的一系列差劲表现,央视著名乒乓球解说蔡猛也表示:“国乒的素质应该和实力一样出色。”而持着不同观点的网友也是在网上热议了起来。

  一位山东的网友就开门见山说道:“竞技体育的目的难道只是为了金牌吗?乒乓球被称为国球,乒球国手更是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他们这种没有素质的表现,影响的是整个国家的形象,在我看来这些运动员确实要加强文化学习了。”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网友江山就认为:“加强文化教育有什么用?博士、硕士的文化教育够高了吧?可发生在这类人群身上的一些关于素质低的事情,还不是很多。相反,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反而会显得很有素质。这些都是和每个人自身的道德礼仪有关系,在加强文化教育的同时,对乒球国手们进行道德和礼仪方面的学习才更加重要。”与持正反两个观点的网友一样,持中立态度的网友也有,他们则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乒球国手的任务就是赢球,只要有成绩就行了,何必去要求他们这么多呢?”

  川乒反应迅速 每周二、四补课

  应对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入国家队文化考试要过关的政策,记者昨日获悉,四川乒乓球队已经开始加强对男女队员的文化教育,在原来的每周有三天晚上进行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周二和周四的上午增加了文化教育的课程。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不少年轻队员都会准时出现在文化教育课上。不过,由于文化考试只能约束到希望进入国家队的小队员,不少老队员在入选国家队机会不大的情况下,对于这次加强的文化教育并不重视。

  四川男乒的希望之星许瑞峰现在一直都在积极备战全运会的比赛,不过对于文化教育也不敢怠慢。许瑞峰告诉记者:“虽然只是说女队员进入国家队需要文化考试,不过我们这年龄的男队员已经跟着一起开始加强文化学习了。我现在由于要准备全运会的比赛,并没有跟着一起上课,不过自己还是不敢大意。我已经去买了一些教育类的书籍,每天在训练完了之后,会抽出一些时间来看。毕竟多读点书,对自己以后还是很有帮助的。”不过,同在备战全运会的四川队女队员就对于文化教育考试的制度并不感冒,“现在年轻队员很重视学习,训练完了休息的时候就会听见她们在讨论着学习上的事情,而我们这些年龄稍大的队员对于文化教育课并不是很重视,毕竟这个和他们的关系更大一点。”川乒一位女队员说道。而对于国家体育总局要求加强球员文化教育的事情,川乒女队主教练李永生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加强文化教育很好,这对于运动员无论是在场上的表现,还是场下的表现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编辑:刘通
    ----- 体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