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源地英国已"日薄西山" 斯诺克展开中国战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在发源地英国已"日薄西山" 斯诺克展开中国战略
2010年04月08日 12:56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4月17日,斯诺克世界锦标赛将在英国谢菲尔德举行,刚刚获得中国公开赛亚军的丁俊晖将出征此项赛事。

  从中国到英伦,众多世界顶尖斯诺克球手不仅要迅速转换时差,还要调整心理的巨大落差——这项在中国备受瞩目的项目,在英国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多亏有了丁俊晖

  中国市场的潜力让运营商欣喜

  田鹏飞击败奥沙利文,丁俊晖时隔5年重回决赛——中国球手在中国公开赛上的优异表现不仅让观众拍手叫好,更让世界职业台球和斯诺克协会新主席巴里·赫恩喜笑颜开。

  可以说,中国公开赛拯救了危难中的世界斯诺克运动。在2005年烟草广告被禁之后,一直以烟草公司为“金主”的斯诺克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就是在同一年,丁俊晖恰逢其时地在中国公开赛上脱颖而出。一个中国男孩,为这项“很英国”的运动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墨菲击败中国斯诺克领军人物,让一亿观众失望”。这是2007年斯诺克世锦赛,墨菲在八强战击败丁俊晖后,外国媒体报道的标题。实际上,从收视率看,中国观众的数字大约在1550万左右,外媒的这种误读和夸大意味着什么?实际上隐藏着对中国市场的巨大期待。

  因为丁俊晖的出现,让国人对斯诺克这项陌生运动的热情迅速升温,也大大缩短了开拓市场的前期投入。世界斯诺克协会在两年的短暂投资后迅速获得了收益,2007年起,由于北京的时博国际全面接手赛事运营,协会从此可以坐地收钱。同年,第二项斯诺克中国赛——首届上海大师赛诞生。

  今年,斯诺克的世界排名赛共有7站赛事,其中5站在斯诺克的发源地英国,剩下的两站都在中国。也就是说,在斯诺克排名赛的版图上,中国占据了近1/3,而世界斯诺克协会也曾表示打算在中国增加积分排名赛的数量。占据斯诺克世界赛事举办地的半壁江山,对中国来说并非一个遥远的梦想。

  这一切的背后,最终的支撑力量还是市场和资本。当斯诺克比赛在英国本土出现赞助金额下滑的情况时,在中国举办的公开赛却有着相对稳定的商业赞助;当英国的斯诺克赛场观众老化、人数减少时,2010年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北京大学生体育馆的上座率持续高涨。

  顶尖选手很重视

  中国已由“淘金地”转为“落脚点”

  如今世界上的顶尖斯诺克选手对中国公开赛越来越重视,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斯诺克在其发源地英国的发展已经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

  即将开赛的世锦赛在去年曾经陷入苦寻冠名赞助商的尴尬,今年年初的英锦赛也是在开赛前不久才找到了冠名赞助商。这种担忧在中国市场全然不见——上海大师赛的冠名赞助商一口气便签了5年的合同;中国公开赛虽然近几年冠名赞助的企业一直在变化,但是赛事主办方始终掌握着选择赞助商的主动权。

  球员方面,中国已不仅是他们眼中的“淘金地”,更是他们今后职业生涯的“落脚点”。日前,临时排名暂居世界第一的希金斯与中国台球装备企业奥德威签约。至此,在世界排名前16位的球员中,除了肖恩·墨菲和马克·威廉姆斯之外,都有了来自中国企业的支持和赞助。而根据统计,像亨德利、奥沙利文这类在中国有极高知名度的球员,一次中国公开赛周期的收入就能够达到百万元人民币。

  本届中国公开赛期间,“台球皇帝”亨德利曾公开表示,他非常想在中国球迷面前打好球,并直言“现在在中国打球很有压力”。亨德利的话,其实代表了很多斯诺克顶尖选手在心态上的转变。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如果失去了中国球迷的爱戴,失去了中国企业的赞助,就等于砸了自己的饭碗。

  “斯诺克的未来在中国。”在赞助商“星牌”集团组织的庆功会上,丁俊晖如是说。他的说法,也得到了艾伯顿、罗伯逊、傅家俊等明星球员的应和。

  中国公开赛组委会副主任、秘书长夏海峰说:“我们非常看好这项运动,相信不远的将来,斯诺克的重心会从英国转到亚洲、转到中国。作为中国公开赛的承办商,我们并不排斥其他省市举办类似的比赛。只有在中国的比赛越来越多,这项运动才会越来越丰富。”

  为了拯救斯诺克运动,巴里·赫恩主席对斯诺克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减少局数、推广6球比赛、增加选手出杆时间限制……“欧洲复兴”计划也开展得风生水起,力图重振英国和欧洲斯诺克雄风。不过,据斯诺克协会商业总监米尔斯·皮尔斯表示,“欧洲复兴”计划无损于中国市场在斯诺克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赫恩对中国市场短期内取得的巨大成功“非常满意”。皮尔斯说:“毫无疑问,中国将在他的战略里继续占有重要的位置。” 陈晨曦

    ----- 体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