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发莫斯科”中国女乒队内选拔赛第一阶段比赛今天在江苏南通结束。原本被主教练施之皓看好的小将刘诗雯没能脱颖而出,反而连续爆冷输球。倒是近一年来稍显落寞的郭跃和一向不温不火的李晓霞有上佳表现,这也印证了施之皓的一句话,“中国女队已无核心人物,现在没有哪个队员还能像张怡宁那样以稳定的表现令教练放心。”
眼下,中国女队的几大主力队员尽管都已具备超一流的技术能力,但竞技状态大起大落、关键比赛难当重任的问题也非常突出。那么,是什么原因令长期以来在世界乒坛占据霸主地位的中国女队,突然陷入了一种无“核心”的尴尬境地呢?
老将挡道阻碍新“一姐”诞生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施之皓认为,对于“中国女队已无核心”这一问题,首先要从近几年的状况说起。施之皓称:“应该看到,在过去的两个奥运周期,中国女队先后以王楠和张怡宁为核心,通常情况下,一支队伍只能有一个核心队员,其他队员都是围绕这个核心服务。当已经存在一个核心队员的情况下,年轻队员再想成为新的核心,自然要面临很大的压力。”
通俗地说,就是因为老“一姐”的强势,阻碍了新一姐的诞生。
实际上,就在本次“兵发莫斯科”队内选拔赛期间,自去年10月结婚以后就已淡出乒坛的张怡宁也表示:“自己目前选择休长假,除了要认真考虑自己的下一步打算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让位,使年轻队员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而尽快成熟起来。”
张怡宁也谈到,自己在一些方面的确比年轻队员更有优势,因此更受到教练组的青睐。不过,如果自己一直挡在前面,对于中国队年轻球员的成长并不是好事。
随着张怡宁的淡出,小将们已经感觉到新“一姐”之争正在展开。郭跃说:“自己肩上的压力要比以前重多了,毕竟,以前总是觉得有大姐姐冲在前面,自己的任务并不重。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的表现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全队的成绩。”
郭跃也感到,在张怡宁淡出、全队缺少核心队员的情况下,自己的使命感也一下子增强了,在训练和比赛中,对自己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了。
奥运会未能完成新老“一姐”过渡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女队派出了王楠、张怡宁和郭跃这样一个老中青三代球员完美搭配的阵容,在很多业内人士眼中,这是中国女队为完成新老“一姐”顺利过渡而精心设计的阵容。不过,本应强势亮相,进而从张怡宁手中接过领军人大旗的郭跃,表现得差强人意。北京奥运会上,风头最劲的仍然是张怡宁和王楠。
其实,早在北京奥运会之前,施之皓就多次表达过这样的担忧:郭跃距离中国女队新一代领军人尚有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技术层面上的,而是精神气质和心态上的。当郭跃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半决赛上以2∶4败给比自己年长近10岁的王楠时,两个人在斗志和气势上的巨大反差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郭跃与“一姐”的差距也正在于此。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当邓亚萍夺冠时,她的背后隐藏着新“一姐”人选李菊和王楠,王楠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顺利登顶,最终成了“一姐”;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已经是老“一姐”的王楠,顺利地向新“一姐”张怡宁让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新“一姐”的希望顺理成章地落在了郭跃身上。但在北京奥运会过去近两年中,郭跃显然没能担当起这个角色。
现在的年轻队员有些娇气
在施之皓眼里,70后的王楠和80后的张怡宁,与现在队中的85后、90后相比,有着很大区别:年轻一代运动员更加开放,更有活力,但在坚韧和顽强的精神品质方面却明显不足。
“所谓核心队员,不仅是要技术实力过硬,更要在气质和品质方面有过人之处,这是对其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施之皓表示。
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的年轻运动员和社会上他们的一些同龄人一样,比较娇气、缺乏毅力。相比起王楠和张怡宁,这些年轻运动员显得难以管理,而在心理素质方面,很多年轻运动员也比较脆弱。
实际上,中国女乒现在的主力队员郭跃、李晓霞、刘诗雯和丁宁等,常常在比赛中崩盘,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有出人意料的优异表现,这种大起大落的背后正是年轻队员的心态不够稳定。
本次队内选拔赛,教练在赛程安排上,通过增加密度和强度,对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发起双重挑战,施之皓也希望借此增强年轻一代运动员的适应能力,既考验她们的技术水平,又磨炼她们的心志。
不过,对于有望成为下一代“核心”人物的年轻选手而言,最重要的一个考验还是2012年奥运会,现在这批年轻队员(除郭跃外)均没有奥运会的参赛经验,这些85后和90后能否通过奥运会的考验,连施之皓心里也没底。 (慈鑫)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