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球队5个月、豪取10连胜、提前3轮冲A成功”这就是郎平给中国排球界制造的“郎神话”。不过,面对郎平携手恒大女排刮起的这股“郎旋风”,几位圈内人士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地表达出这样的观点:“郎平回归的确是给中国女排联赛增加了极大的看点,恒大女排的横空出世也让国人第一次看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排球俱乐部。但无论是郎平,还是恒大女排,仅凭一己之力还是无法盘活中国的联赛。”
“眼球战术”的胜利
郎平+“黄金一代”= 恒大女排。的确,恒大女排从组建之初就深深打上了“明星球队”的烙印。郎平的知名度和人气自不必赘述,仅凭冯坤、杨昊、周苏红等人的名字就足以保证每场比赛的上座率。“每次看恒大女排的比赛,都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是中国女排的比赛。”这位恒大女排铁杆“粉丝”的话很有代表性。一位一直跟踪报道中国女排的专业体育报同行曾向本报记者透露过这样一个细节,在去年年底,中国女排从北京启程去参加在香港举行的东亚运动会,以往凡是有中国女排参加的比赛,必会吸引大批记者随队采访,但这一次却未能引起媒体的关注。因为更多的体育记者把追踪的目光转向了另一个“战场”。而抢了中国女排风头的就是郎平所领衔的恒大女排。
本报记者在国家体育总局排管中心联赛部了解到,以往每年申请女排联赛采访证的媒体加一起不会超过20家,而本赛季因为“郎家军”的出现,申请办理采访证的媒体多达百家,这足以证明媒体对“郎家军”的关注程度。
“一向冷清的女排联赛为何会吸引近百家媒体竞相报道,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恒大女排的明星效应或者说是眼球战术发挥了作用。”昨天,一圈内人士称,媒体对“郎家军”的关注说白了是老百姓对郎平和中国女排“黄金一代”的喜欢。
“恒大模式”的无奈
恒大女排从组建伊始,走的就是皇马“银河战舰”和切尔西“卢布军团”的套路:“钞票带来明星、明星带来成绩”。虽然本赛季的比赛尚未画上句号,但“恒大模式”已初战告捷。然而,在豪取10连胜、提前3轮冲A的傲人战绩面前,“恒大模式”的无奈也凸显出来。
“恒大女排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黄金一代’在下赛季能否继续代表恒大打球。”昨天,一排坛名宿直言,“恒大女排之所以在组队当年就冲上甲A,郎平自然是功不可没,但如果没有像冯坤、杨昊和周苏红这样的‘黄金一代’披挂上阵,恐怕郎平也要遭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目前‘黄金一代’球员多数来自甲A劲旅,在利益冲突下,下赛季她们母队很难放人。即使她们下赛季能再披恒大战衣,但像冯坤、杨昊和周苏红都是年龄在30岁以上的老将,以这样的高龄很难适应甲A的比赛强度。”
据记者了解,其实从郎平接手恒大女排伊始,一方面在国内招兵买马,另一方面也组建属于恒大女排自己的后备人才体系。毕竟,高薪挖来的“黄金一代”只能解决眼前的冲A问题,至于恒大女排的“后劲”还需有强劲的梯队储备。不过,球员的成长是需要时间和大赛磨练的,在短期内恒大女排若想继续保持如今的上升态势,还必须有球星大腕坐阵。不过,正如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排坛名宿所言,“在中国排球界,既有名气又有实力的球员就那么几个,所以恒大女排在冲上甲A之后还想靠‘明星效应’取得人气和成绩上的双赢,恐怕很难。”
“职业排球”的困惑
无论是最早进入市场的足球联赛,还是一直宣称和NBA接轨的CBA联赛,资本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恒大女排之所以能在排球联赛中“呼风唤雨”,这不能不说是资本的作用。
2000万元的投入,不要说在排球联赛中,就是在以“烧钱”著称的足球联赛中,也不算是小数目了。曾有人计算过,“恒大集团对恒大女排一年的投资,几乎等于目前女排甲A联赛所有球队的运营和冠名费用的总和。”
“一支球队的暂时成功,可以靠高投入来获得,而一个联赛的成功则必须建立在更为坚实的基础上。中国排球只有一个郎平,或者说中国排坛只有一个恒大这样的俱乐部是不足以撑起整个联赛的。”昨天,一圈内人士直言,“作为全国首家真正企业化经营的俱乐部,恒大女排就必须遵循企业化的原则,也就是说恒大女排的高投入最终是要换来高产出的。但以目前中国排球联赛的伪职业化来看,恒大女排单方面的‘职业’理想将很难实现。”
本报记者 赵姝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