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比赛之所以是全运会中最受“关注”的比赛之一,是因为一些“诡异”的比赛让跆拳道成了“非常道”——非常人所能理解的。
2005年十运会的跆拳道赛场上,“弃权”、“假赛”泛滥成灾,100多场比赛中,竟然有近30场比赛选手“因伤弃权”。
跆拳道项目虽然崇尚礼仪,全运选手真的就如此谦让了吗?本届全运会,这样的奇闻还会不会在跆拳道赛场上再现?
昨天,第11届全运会跆拳道项目比赛在山东滕州市体育馆先期开赛。本报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国家拳跆中心副主任、中国跆拳道项目的掌门人赵磊。
弃权泛滥:
根源在于奇特的交流政策
“是的,上一届全运会,我们因此事被体育总局点名批评。”赵磊一脸无奈,“所以这届我们提心吊胆,压力很大。”
赵磊说,经他们赛后查证,上届全运会弃权的比赛中,有1/3确实是有伤在身,有1/3是因为运动员交流政策的原因,“另有1/3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按照全运会的“规则”,如果交流的运动员夺冠,那么原输送地也能拿半枚金牌;如果解放军选手拿金牌,原输送单位也等于多了一块金牌。正因为这样的政策,所以很多运动员在碰上被交流的本省籍对手时,选择了弃权,反正一赛两金,何乐而不为?
“那么,本届比赛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赵磊坦率表示:“今天的比赛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现弃权的情况。但我想,随着金牌竞争的加剧,是否会出现这种情况,还真不好说。”
严防死守:
甚至请来洋裁判
也许正是因为管理者自己的心中也没底,所以在本届全运会上,“防火防盗防裁判,”各种手段纷纷亮相。
曾屡遭质疑的裁判是首先“盯防”的对象。在本届全运会上,出现了8名外籍裁判的身影。不仅如此,比赛的临场裁判在赛前最后一刻抽签决定,中国裁判和外国裁判混在一起进行抽签。
其次遭遇“盯防”的是运动员本身。赛制规定,运动员如确实是伤重不能参加比赛,必须要经过本届新设置的仲裁委员会的认定。同时,仲裁委员还会对于一些“蹊跷”的比赛进行分析,如认定不是技术原因,那么将会上报到赛风赛纪部门,核实后最高处以停赛两年,
连运动的器具也没有放过。电子护具在本届全运会跆拳道上首次亮相。这种类似于击剑队员刺中对方有效部位时亮灯的护具将会限制裁判主观人为因素的空间,使比赛更公正。
虽然已经严防死堵,就差人盯人防守了,但作为计分打点项目的跆拳道,人为因素还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全运会跆拳道的舞台能否杜绝怪象,还是留待接下来的比赛检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