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迪上任百日:中国足球“韦氏新政”有毁有誉——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韦迪上任百日:中国足球“韦氏新政”有毁有誉
2010年04月30日 06:23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4月22日,中国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韦迪做客中新网,回顾自己上任百日的心路历程,畅谈中国足球的发展大计。 中新社发 金硕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从1月19日被国家体育总局任命为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算起,韦迪已在中国足球掌门人的位置上坐满了一百天。按韦迪的话说,他经过百天的工作已初步了解中国足球的现状,也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从中心机构改革到人事调整,从裁判管理制度的改革到国字号队伍的建设,从加强“外交公关”到后备力量培养,从职业联赛监管到商务开发,中国足球几乎每个领域的事务无一不被打上“韦氏新政”的烙印。

  虽然处心积虑的韦迪希冀通过“新政”帮助跌入谷底的中国足球止跌回升,但在中国足球这个舆论环境最为宽松的领域,他的一些动议和举措仍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质疑。在这种情况下,自称“不固执、但能坚持自我”的韦迪开始调整思路以求得更广泛的支持,从而为“新政”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

  -机构改革为理顺关系

  韦迪上任之初曾提出,足管中心存在着各职能部门权力和责任不够清晰的问题,有的事务牵扯到两个甚至多个部门的管理范畴,有的部门职能又过于繁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韦迪和中心其他高层着手制定整改方案,在中心内部实行机构改革,整合并优化部门资源。本月初,总局正式批复了足管中心机构调整方案,原有的6部1室和一些临时性机构被整合为7大部门:职业足球发展部、竞赛管理部、国家队管理部、青少年和社会足球发展部、技术部、综合部和外事部。韦迪还明确了各部门的业务范围,要求他们各司其职。

  另外,针对职业足球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严重滞后的问题,韦迪提出“政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足管中心将来更多的是负责监管和制定宏观政策,具体的竞赛工作都交给中超公司负责,让它成为一个真正具备联赛运营和管理性质的公司。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一目标的实现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人事调整效果难预测

  韦迪曾指出足管中心自身建设存在问题,既有能力问题,也有水平问题,更有作风问题。他还说,要考察中心工作人员一段时间,淘汰那些跟不上思路和不符合要求的人员。本月上旬,马成全、李冬生、朱和元、蔚少辉、冯剑明和郭辉等6名中层干部突然接到去党校学习的通知,这被视为足管中心中层干部人事调整的开始。不久之后,总局从系统内部选派5人到足管中心挂职,且中心与原中层干部的聘约自动终止。

  事实上,新中层毫无管理足球项目的经历和经验,比如杨新立是政工干部,郭涛和孙哲东出自体育院校,戚军和曹景伟原来抓的都是群众基础薄弱的冷门项目,因此有人给他们扣上“外行”的帽子。接手足球项目后,他们必须从“零”开始。新中层能否让广大关心中国足球的人满意,还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裁判新政矫枉又过正

  韦迪接掌中国足球事务之后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采取抽签的方式选派中超、中甲联赛的裁判员,希望借助此举加大裁判选派工作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保证执法的公平和公正。该“新政”实施以来,俱乐部确实不再担心以往那种由足协或裁判委员会高层指派裁判的方式中掺杂的人为因素,但却为“新政”引发的另一现实问题感到担忧,那就是通过抽签这种随机的方式,执裁能力较强、经验较丰富的裁判没被抽中,而一些年纪较轻、资历较浅的裁判获得了执法中国足球顶级职业联赛的机会,但由于业务能力、执法经验等问题,这些裁判经常出现明显的错、漏判。

  韦迪日前谈到,如何将关键比赛交由能力较强的裁判执法,这是要解决的问题。据了解,韦迪已要求技术部对裁判进行分级管理,根据综合能力高低执法不同级别的比赛。

  -国奥打中超广受质疑

  国字号队伍的水平不断下滑也是韦迪异常重视的问题之一,他把最根本的原因归结为足协在国字号队伍的组织上、具体发展道路的设计上存在明显不足。通过调研,韦迪还发现,许多国字号球队的队员平时在俱乐部根本打不上主力。为了给各级别国脚提供比赛机会,韦迪在3月的联赛工作会议上抛出了国字号球队参加职业联赛的议案:国奥打中超、国青打中甲、国少打中乙。此议案一出,立刻招来外界的强烈质疑和抨击。

  广泛征求意见后,韦迪日前也承认,当初这个设想“太简单”,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不过,韦迪并未彻底否定这一设想,他表示,该举措需要时间来检验,当广大球迷看到国字号的变化时,就能接受这一方案了。据了解,足管中心将于下个月推出国字号参赛的具体方案。

  本报记者 高炜 RJ069

    ----- 体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