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字在中国球迷中可谓家喻户晓,他所带领的国家队被称誉为“最具观赏价值”的一届。他,就是前中国男足国家队主教练苏永舜。
为应邀出席本周二晚举行的“万力之夜——广东足球60年颁奖典礼”,苏永舜近日从加拿大专程回到广州。
虽然年届75岁高龄,但苏永舜仍十分关注国内足坛的时事。昨天,苏永舜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流露出他对中国足球和广东足球的独特看法。
“在中国足球处于低潮的时候,还有人关注广东足球的过去,证明老百姓和球迷对广东足球的情感还在。”
移居加拿大多年的苏永舜,日常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上网浏览国内新闻。“我主要看两样东西:一是国内最新的大政动向;二是国内的体育新闻,尤其是足球新闻。”苏永舜说。
对于广东足球界这次举办“60年60杰”的系列活动,苏永舜第一时间就在网上获悉了。“我从网上得知这件事情,很高兴。在中国足球处于低潮的时候,还有人关注广东足球的过去,证明老百姓和球迷对广东足球的情感还在。今年广东足球是有点起色,搞这个活动,对广东足球的重新奋起肯定是个推动。”苏永舜说,“我看到自己进入了60杰名单——我是中国足球的一个失败者,但毕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证明别人还是承认自己价值的。我70多岁的人了,能不能进前十并不重要,关键是这件事情本身很有意义。所以,当我接到电话,就决定回国参加典礼。”
“历史证明,广东足球什么时候能贯彻自己固有的技术风格,就一定能取得成绩。‘南派’风格绝不会消亡,因为他符合现代足球发展的核心追求。”
苏永舜带领广东队在上世纪70年代两度在国内登顶,被称为是“南派”风格走向成熟的关键缔造者。回顾“南派”风格60年的发展历程,苏永舜说:“广东足球60年来有起有伏:上世纪50年代有过一些成绩;60年代回落;70年代在50年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创造了第一个高潮;80年代继续发展;90年代开始大幅回落,直到目前还没有真正重新崛起。历史证明,广东足球什么时候能贯彻自己固有的技术风格,就一定能取得成绩,什么时候不尊重这个规律,那成绩一定不理想。‘南派’风格绝不会消亡,因为它符合现代足球发展的核心追求。”
苏永舜认为,“南派”风格并非一成不变,但讲求丰富和融合,也绝对不能把本质的东西抛弃掉。“一个球队的风格,与一个教练员的战术思路是相吻合的,但关键还是要靠有能力的球员实现。不管这个球员来自南方还是北方,只要他技术过硬,那么他适应‘南派’风格就不会有任何问题。”苏永舜说,“一支整体技术含量高的球队,即使有其他类型的球员加入,只会丰富综合战斗力,而不会改变打法风格。比如,强力中锋拉尔森去了巴塞罗那,并不会改变巴塞罗那华丽的进攻风格。”
苏永舜还表达了一个观点:“我希望看到更多广东教练能活跃在国内职业联赛的赛场。为什么现在很少?这与近20年来广东足球的整体地位不高有关。”
“对高洪波来说,选材面太广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能力接近的人太多,他都想试试。”
苏永舜对目前正在进行的中超联赛同样很关注。上周六的穗陕之战,苏永舜本想亲赴越秀山现场观战,但因天气太热而作罢,改为看电视直播。“现在中国足球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人,就是找不到技术突出、特点鲜明的球员。”苏永舜说,“比如今年的中超,那么多队伍积分相近,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各队的球员大都类型相近,水平接近。以前我带国家队的时候,每个位置就固定几个人,因为他们的能力都是大家公认的。现在,每期集训都会有很多新面孔,其实,对高洪波来说,选材面太广恰恰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能力接近的人太多,他都想试试。”
苏永舜认为,要出球星绝不能违反客观规律,加强青少年培养是唯一办法。“要出好球员,首先要有好的青少年教练。像过去冼迪雄指导带的广东青年队,能有七八人上国家队,现在要想重现这种成就实在很难。”苏永舜说,“现在中国的青训问题是,有水平的教练员待遇太低,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就是教练员水平确实不高。”
“中国足球屡战屡败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不敢承认自己‘技不如人’,往往喜欢把败因推到其他方面去。”
提到中国男足国家队,苏永舜绝口不提当初他带队时候的一切细节。但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始终认为,过去30年来,中国足球屡战屡败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不敢承认自己‘技不如人’,往往喜欢把败因推到其他方面去。从国家队来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在亚洲是有一席之地的,那时候我们球员的技术和意识起码在东亚区不逊色于韩国队和日本队。但目前呢,起码我们的技术与日韩相比差距不小。”
“1997年十强赛,有人首先提出‘二流论’,当时我也反感,不承认。但这几年,从客观的比赛成绩看,中国足球确实已经无法逃避沦为‘亚洲二流’的现实,关键原因就是我们的技术全面落后了。”苏永舜说,“我很高兴看到今年广东全运队拿到银牌,更高兴看到徐根宝打造的技术流冠军队、国家队也提出要走技术之路。这些都证明,大环境开始改变,中国足球界开始注重技术了。我认为是好事,如果走在正确的路上,在大家的努力下,中国足球还是会好起来的。”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