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女足沦落至世界二、三流之时,国青女足曾用2004、2006两届世青赛的亚军竭力为中国足球遮羞。然而,在新一届国青女足前晚痛失德国世青赛入场券后,中国足球也丢掉了最后一块“遮羞布”。“连女足从亚洲区出线都很难了,中国足球确实已经孱弱到相当地步了。就算现在开始狠抓基础,女足重新崛起至少也要10年之后。”一位足坛名宿忧心忡忡地说。
国青失利绝非偶然
据国际足联2007年公布的全世界足球人口的统计数字,中国女足人口仅有4000人。尽管这个数字在近两年略有浮动,但最新的数字也不过5000人。而国际排名落后中国队4位的芬兰队在2007年的女足人口已达2.5万人。所以当国青女足此次在家门口丢掉世青赛入场券后,接受记者采访的部分国内女足教练和地方足协女足负责人甚至中国足协官员,无一对失败的结果感到意外。“欠账太多了,国青女足的失利绝非偶然,光用嘴说我们是强队有什么用?女足普及面窄,可选择的人才有限,矬子里拔将军,到了国际赛场就相形见绌。”这成了足球界人士的共识。
传统强队本地人才断档
京沪女足争霸是过去十多年国内女子足坛的主旋律。然而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如今北京、上海两队面临着人才断档,特别是本地球员锐减的困惑。作为全运会卫冕冠军的北京女足,除王海鸣率领的成年队外只有刘英挂帅的预备队作为后备力量。然而在这支仅有二十四五人的青年军里,九成球员来自京外省市。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经济状况良好的上海队身上,其主教练林志桦透露,“过去几年我帮上海女足二队选秀把关,比如准备招15人,那么报名的就有40人。而今年,我们二队只招10个人,结果报名的也就将将够10人。我们为了备战城运会准备招募93、94年龄段的球员,结果一个上海本地队员都招不上来。”
无奈于本地球员资源匮乏,北京、上海等队只能将目光投向外地,只可惜外来力量也很有限,“像古雅莎、屈姗姗这样优秀的外地球员毕竟也是屈指可数啊。”一位北京队教练感叹道。
女足人才质减更可怕
上海足协负责注册工作的田先生向记者透露,今年上海市除女足一线球员外的注册人数为455人,用“半死不活”来形容上海市女足的发展现状并不为过。“而对于这个数字,林志桦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其实,足协统计的这个数字还是很虚的。虽然上海的女足人口数量从表面来看没有下滑,但具有可塑性的苗子却逐年减少。青少年人才质量的下滑紧接着带来的就是成年队补血不到位,所以成年队的竞技水平就不能跟10年前比。”北京女足的情况更糟糕,据市足协主席杨俊生透露,粗算一下,北京在册的女子足球人口至多也就200人。目前两个年龄段各组至多也就有六七支球队,有不少区县甚至没有组队,这无疑给北京女足人才的筛选带来了困难。
触底反弹十年之后
在采访中,不少女足界专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国青女足的失败表明中国女足已经触底了。”一位足坛元老说:“我们的女足违背了培养规律,该做点务实的事情了。日本女足发展到今天,至少用了10年,我们的女足恢复元气,真的要从基础抓起,没有10年甭想翻身。”
背景
女足从业者面临生存窘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造成国内女足青少年人才缺失、断档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青少年参与女足运动严重缺乏鼓励机制。“越来越少的人踢球是中国女足每况愈下的原因,但为什么踢女足的人少了呢?是因为足球的大环境让那些原本有可能涉足足球的孩子们不敢踏进足球圈,而女足从业者出路的惨淡客观上也制约了人才的培养与挖掘。”
为北京女足征战多年的老门将曹钥几年前退役后曾经相当一段时间里没能落实工作,经过多方努力才在西城体育局谋得一份差事。老国门韩文霞同样一度因出路问题拒回国家队,直到辽宁省体育局有关方面给予相关允诺她才重返国家队。像曹钥、韩文霞以及孙雯、刘爱玲、温莉蓉、赵利红等退役后落实理想工作岗位的在女足界实属少数,大部分女足从业者都面临着生存窘境。
前景
后备人才培养尚无良策
中国女足主帅商瑞华也在武汉目睹了国青女足的失利,他直言,那些具备一定潜力的国青球员即便挺进世青赛,欲在国家队立足也要经过更多的摸爬滚打,而国青此次无缘世青赛则在客观上放缓了这些球员挑起国家队大梁的进程,因此这是整个女足运动的损失。
在被问及对未来国家女足人才培养有何建议时,老帅表示自己还须进一步考虑,不过他对即将开启的校园足球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另一位女足专家分析道:“发展女足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看看能否将人才梯队建设渐趋推向职业化,哪怕从半职业化起步,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记者 肖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