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热身赛时间仅三天 考察和试验是新国足重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备战热身赛时间仅三天 考察和试验是新国足重点
2009年05月26日 13:25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超第十轮比赛结束后,新一届国家队的31名队员今天陆续赶到上海金山体育场报到,进行为期3天的集训并备战同德国、伊朗和沙特队的热身赛。据国家队的工作人员介绍,提前报到的国脚今天下午参加了简单的恢复性训练,“虽然有一些新面孔,但球员们相互之间并不陌生。尽管刚打完联赛有些疲劳,但看上去精神状态非常好。”

  实际上,国家队新帅高洪波4天前就到了上海,为安排集训和备战热身赛,他和领队蔚少辉这些天非常忙碌,昨晚还现场观看了上海申花主场迎战河南建业的比赛。“我们希望国足打好同德国队的热身赛,教练组特意把队员安排在金山,就是避免队员受不必要的干扰,毕竟队伍刚刚组建。”蔚少辉说,“不过,我们的训练还是在八万人体育场,也是为了多几次适应场地的机会。”

  据记者了解,高洪波并不会因为热身赛对手强大就采用保守战术,他虽然不会强求队员一定赢得这场比赛,但已经要求队员在打出气势的同时,表现出对战术意图的理解。

  在高洪波看来,他圈定的31名队员完全有能力达到他的要求:就在刚刚结束的第十轮联赛中,新晋国脚们井喷似的爆发已经给了他见面大礼,这也让众多对集训名单感到困惑的球迷受到鼓舞。

  在江苏舜天同重庆力帆的比赛中,国足新人荣昊表现抢眼,他在边路连续过人突破至禁区并助攻队友得分,正是新一届国足需要的战术套路之一;在陕西中新以4:1大胜广州医药的比赛中,新国脚于海交出了3次助攻的佳作;国安新科国脚杨昊的梅开二度,也足以证明了教练组的眼光。就连经常徘徊于主力和替补之间的中后卫杜威都受到感染,他的头球攻门造成了队友补射得分,使7场不胜的上海申花如愿取胜。

  由于前国脚杜震宇和王栋都在养伤,高洪波的“老东家”长春亚泰队只有曹添堡一个人入选,但曹添堡也在这轮比赛中给足了高洪波“面子”——正是他的俯身冲顶让长春主场全取3分。

  不过,并非所有的国脚都在这一轮出彩,因拥有7名国脚而破天荒成了国足大户的天津泰达,就毁于曹添堡这致命一击。

  客场输给长春亚泰并不算意外,但天津主帅左树声在赛后还是显得很愤怒——“7名国脚的豪华阵容”、“半支国家队”等溢美之词让年轻的泰达有点飘飘然,7名国脚有6人首发,但并没有表现出他们在赛季初的那种务实的战术风格和精准的短传配合,相反,却贪功冒进,以为自己的实力真占有绝对优势。

  不少天津球员在赛后面对“众多国脚”这个话题时很是尴尬,天津媒体也有评论表示,新晋国脚在前往国家队报到之前就先被上了一课。

  有专家认为,“国家队需要新人,但新人必须经受住考验才能留在队中”。

  从历届国家队集训名单以及最终的比赛结果来看,少数入选新人带来的活力在国家队中常是昙花一现。而高洪波这次大面积提拔新人,与其说是改革,还不如说是一种尝试。

  “中国足球目前正处在低潮期,对此我们都不会否认,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努力改变形象。”高洪波在拿出国足名单之后说,“新国足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关注,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名单感到困惑,但我们教练组从选材上注重了一些有潜质的球员,希望他们能够按照我们的要求完成比赛。”

  高洪波就任之后,几乎没有给任何媒体单独采访的机会,他希望国足在热身赛中的表现能够说明自己的努力,但他也清楚地知道,3天的集训很难把这些新人捏合成一个有效的阵型。

  “这次集训是一个让大家熟悉我,也让我熟悉大家的过程。”高洪波说,“今年国家队一共安排4次集训,我希望能够借助第一次集训把全队的各方面调整好。”

  国家队第一阶段的热身赛一共有3场,分别在本月29日、6月1日和6月4日,对阵德国、伊朗和沙特。高洪波表示,除了了解对手,考察队员是第一期集训最重要的内容。

  在目前的国足31人集训名单中,位置重叠最多的边路球员,也是教练组考察的重点。比如左前卫,于海、徐洋和于汉超都是首次入选,因此,新人间的激烈竞争也是教练组希望看到的。

  “每次国家队集训都一样,来的人多,走的人也不少。不过,以前国家队在训练质量方面做得不是很好,高指导应该清楚这一点,所以大家都应该看看他对训练的要求。”国家队一工作人员透露说,“另外,每一期集训名单都会有调整,关键是看教练组怎么安排。其实,从时间上来看,还没到火烧眉毛的时候,毕竟离亚洲杯的正式比赛还有半年,按这个时间推算,10月份的名单才应该是国家队的最终框架。在此之前,都是考察和试验。”

  本报北京5月25日电

【编辑:卢岩
    ----- 体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