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申奥惜败
终于到了最后的时刻。魏纪中记得,国际奥委会的投票是在法国蒙特卡洛举行的,每个申办城市都有机会面对委员进行最后的陈述。在投票前一天的一小时的演练时间里,他们发现陈述时所用的宣传片整体色调还不够明亮,但已经无法补救了。他们确定了陈述人目光所对的方向,以及陈述团如何入场,希望这些次要的因素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我们的陈述并没有失分,但是也很难说强于竞争对手。”魏纪中说,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不一样,很难有优劣之分,但是,自己没有失分的表现,让他们也充满了信心。正式投票开始后,每一轮只能知道谁淘汰出局,但不知道究竟得了多少票。
最终,北京和悉尼展开最后一轮的竞争,在萨马兰奇拿着密封的信封走出来时,他们没有从何振梁的脸上看出喜悦。此时,他们马上预感到了不妙,结果萨马兰奇的口中念出的果然不是北京,而是悉尼。
魏纪中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申办失败后,代表团中不少人都哭了。
再次申奥成功
1999年下半年,中国奥委会开始听取各方关于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意见。魏纪中在是否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会议上表示:“我认为现在是我们考虑再次申办的时候了,现在机遇好,假如错过了,一定会成为我们又一次遗憾。”
在听取各方面意见后,包括北京在内的一些大城市,都表示了愿意为此作出贡献的态度。经过表决,全会一致通过由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决议,并立即启动了申办工作程序。
这个消息传出后,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北京确实具备了成熟条件。魏纪中认为,只要我们不出现大的失误,此次成功的把握会非常大。他说,在他平日与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接触中,对方的言谈中已经表现出了发自内心的对北京支持。而且,对于这次申奥,北京市政府投入的力量比上次更大,申办的班子从一开始就颇具规模,而且不断充实。从分工上,北京与国家体育总局也非常明确,申办工作不但力度大,而且扎实稳健。
2001年1月,北京奥组委向国际奥委会提交正式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报告。这是一部由英、法两种文字写成的报告书,其中所列的内容将被视为北京对国际奥委会的承诺。这部报告书图文并茂,总共599页,分3卷。全程参与了此次定稿工作的魏纪中说,他和团队成员最终修改了350页,有的一次修改后还是不满意,又进行了第二次修改。这是他有生以来最累的一次工作经历。
2001年7月13日,一个重要的时刻来临——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投票决定,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记者 翟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