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网"小花"困局错综复杂 更需等待天才降生(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中国女网"小花"困局错综复杂 更需等待天才降生(3)
2009年09月22日 13:50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球员教练:难兼顾但服从中心安排

  随着W TA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在单、双打方面都能兼顾得很好的球员,顶尖球员更是越来越少人愿意走进双打赛场。不过在被问到如果为了奥运需要而不得不更多投入双打时,教练们却表示出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如果中心说让周奕妙攻双打,那我们当然无条件支持啊,毕竟现在是国家在培养你,而且这也是一种光荣。而且现实地说,你要不干,那单打肯定也完蛋。”夏嘉平在面对记者的假设时说,“而且这也会带来许多好处,你可能会额外获得更多资源,比如更多机会获得外卡,更多的参赛。”至于可能影响到单打的训练以及排名时,夏嘉平表示:“那就看你自己的体能和实力了,就像当年的晏紫,只要保证了双打,你也还是有机会参加单打比赛的。”

  网管中心:双打打得好的,单打也不能差

  网管中心似乎并不认为单、双打之间存在任何矛盾。“我们的原则一直就是以双促单、做强单打、做优双打。”高沈阳说,“我们就是双打先出来的,这是备战奥运的重中之重,是更有希望夺牌的项目。”

  至于过多的双打训练和比赛是否会让小球员的单打成绩受到影响,高沈阳表示:“我相信双打打得好的,单打也不能差。虽然相比其他国家的球员,我们在双打上花的时间可能是比较多———这个正是我们的优势。但具体到我们球员自己身上,她们实际上还是更多时间在练单打。而且如果两个队员配,其中一个的单打排名下来了,我们也会有针对性地让她多打单打比赛提高排名,毕竟两个人的排名要差不多,才能方便一起参赛。”

  面对现在网坛越来越少顶尖球员参加双打的现实,高沈阳表示:“任何关系、任何体制,无所谓好坏,关键是看适不适合。如果去年奥运前就让郑洁晏紫单飞,就让她们只打单打,那我们奥运那块奖牌就没了,我们中心就没完成任务。”

  记者手记

  等待天时地利人和,

  更需等待天才

  广网期间与小花们、教练或者高沈阳副主任聊天,最大的感慨是,这其实就像许多普通单位的劳资关系,领导们总认为底下人不好好干活,打工的却相信管理者没给我应得的资金与机会。虽然职业网坛不该有这样奇怪的上下级关系,但体制在这里,我只想说一点体制之外的题外话。

  2004年奥运会一块女双金牌点燃了国人的网球热情,然后是郑洁、晏紫在大满贯女双上的屡奏凯歌。像高沈阳说的,我们的网球是先从女双起步的。但双打在职业网坛的地位及影响力怎样,相信懂得网球的人都知道。此外,孙胜男、周奕妙在大满贯青少组上取得的成绩也被国内媒体过分扩大,而至于那些凭借在亚太地区的ITF低级别比赛中挣得的积分打进前200位的,她们的真正实力实际上也并不完全是积分能够反映的。

  我想说的是,也许我们从一开始就过分夸大了对于郑洁、晏紫之后这批年轻球员的实力,根据许多教练的介绍,没有任何境外的网球学校或者国内外的赞助商对这批小花中的任何一位表示过兴趣,赞助商的眼光是最挑剔也是最精准的,这或许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这批年轻球员中的确没有郑洁、李娜的接班人——— 这一点可算做是欠人和。

  就地理位置而言,中国甚至整个亚洲从来不是世界网球的版图重心,我们的教练球员总说想去欧洲打高级别赛事,真正的对抗在那里,但这种长途的征战所需要的是大量资金支持。相比之下,俄罗斯拥有地理便利,“在欧洲,仅12-15岁年龄组,就有大量的比赛可以参加,我不知道其他的情况,但我认为这是俄罗斯女子网球可以不断涌现大批优秀选手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夏嘉平说——— 这是我们的地不利。

  最后,中国网球真正的发展、尤其是真正走进职业赛场,可能也只是近十几年的事。郑洁、李娜、彭帅,这几个球员的成长成功经历完全不同,可以说还没有真正完善的培养机制可以复制。像乒乓球、羽毛球,机制已非常成熟,选好苗子送进这套机制里,就能培养出世界冠军。在采访中,当我问及许多教练、球员国外(比如俄罗斯、西班牙)先进网球国家有没有什么选才经验、训练手段可以借鉴,几乎没有人能说出一个所以然,在我们自己摸索的过程中,也并没有更多真正走出去的机会。此外,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似乎也还没有达到能让许多球员自己完成职业化的水平———这暂且就当作时机仍未到。

  最后我想说,网球最终还是一项非常个人化的运动。瑞士网球整体环境未必发达,却拥有辛吉斯、费德勒。英国应该理所当然是网球职业化最早、水平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现W TA排名前100的选手中,仅有一位英国选手(72位的科萨沃,已经26岁),所以我们在等待中国网球天时、地利、人和各项因素齐聚的过程中,也许更值得等待的,还是一个真正天才的出现。

    ----- 体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