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聘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动静这么大却是头一遭。足协新主任南勇上任烧的第一把火,是走过场,还是选门道呢?至少,截至目前,声势浩大的竞聘已让人觉得遗憾多多。
英雄帖原是作秀?
这次选帅已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最终35名教练员来到香河,又面试又笔试,让人感觉足协真够认真的。但是,动静太大,难免有作秀的嫌疑。
当然,要肯定的是,足协这次确实是想在本土教练中选出精英,所以才广发英雄帖。但是,在3个基本条件的限制下,最终选出的35人都是老面孔,尤其是竞聘国足主帅的4人,大家早就猜测到了。英雄帖是撒出去了,但足协却没能真正放开手脚,给所有希望投身于中国足球的人一个机会。
编者:对此,也有行家指出,如果有“新面孔”,那一定是基本上和足球不沾边的, 或者是基本上没有执教经验的人。这样的人如果入选就有点开玩笑了。
希望大失望更大?
随着面试和笔试的结束,很多人对竞聘又多了一份失望。
先说面试。面试是竞聘的重头戏,占总评分的50%。35名教练轮番上场,每人15分钟。先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再针对“韩沙之战”录像进行现场分析。面试的内容和方式值得肯定,但毕竟是车轮战,每个人15分钟,说的东西都差不多,评委也不变,所以肯定会形成审美疲劳,对后面参加面试的人很不利。
再说笔试。本来足协准备从北体大的题库里抽两套题,考考这些教练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墨水。但最终,足协只准备了6道论述题。论述题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打分标准也为人们所质疑。更遗憾的是,笔试的分数只占总评分的20%。笔试的难度和分量一再减轻,难免让人从开始的期待变成后来的失望。
编者:如何出题,出什么题,其实都无法十全十美。关键是走出了这一步。
考得好当选也难?
从竞聘结束后的反馈看,考试成绩并不是惟一的选帅标准。对此,足协工作小组组长李冬生解释说:“考试只是竞聘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最终人选时,专家组还要综合分析竞聘者的教育背景、培训情况、执教履历、经验、业绩等多个方面,最终拿出相应人选方案,上报中国足协主席办公会批准。”这就意味着,考试成绩只是重要参考,而其他测评要占据最终评分的30%。换句话说,即使考得再好,也未必能当选。
真正拥有一票否决权的是中国足协主席办公室。专家组只能给足协提供推荐人选,足协领导层决定“最终人选”。
考试成绩成了参考,最终拍板的还是足协领导,如此一场热热闹闹,声势浩大的竞聘在最后还是流于形式,难免让人感觉遗憾。J148
编者: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形式和程序还是必要的,总要有人最后拍板。关键是拍板的人要明白选出来的人是要让他们干什么?更关键的是,要出以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