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体育举国体制的现实意义
2008年04月29日 14:24 来源:长江商报 发表评论
中国和印度,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在奥运会上的成绩却有着天壤之别。
在体育举国体制的推动下,中国一直是奥运会金牌的有力争夺者。然而在产生大量金牌的同时,举国体制也带来一些问题。
于是,一些批评的声音出现了,有论者甚至提出,2008 年奥运会结束之后中国应该放弃体育举国体制。只是,放弃之后,该用何种制度来代替它?印度的例子值得我们深思。
印度有80 年的奥运参赛历史,但拿得出手的成绩仅仅是雅典奥运会的一块银牌,还有那早已远去的曲棍球五连冠。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能想象1984 年的洛杉矶没有许海峰,2004年的雅典没有刘翔吗?可以说,他们的意义早已超越了金牌本身。他们代表了中国的形象,世界通过他们了解中国。
美国学者洛伊和凯尼思指出,“运动员在国际体育竞赛中赢得奖牌,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力,增强国际声望,提升民族自豪感,加强国家的一体化。”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印度急需一针“体育牌”强心剂。面壁十年图破壁,印度政府正在寻求改变。
(郑力强)
【编辑:张中江】
相 关 报 道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