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强烈的捍卫情绪,波特兰的冬天埋葬了试图侵犯的俄罗斯人。
时隔12年,美利坚的男人们终于再度捧起戴维斯杯—这不是罗迪克或布雷克的胜利,不是布莱恩兄弟的胜利,也不是小麦肯罗的胜利。
这甚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夺标。你会感觉到,“信心的重拾”、“适时的苏醒”这类词也许更适合定义现在的美国男子网球。
时机已成熟,那个沉睡许久的网球巨人,渐渐睁开惺忪双眼。
毫无疑问,美国是戴维斯杯历史上最成功的队伍。在这个冠军之前,他们就已31次夺冠,并且另有30次闯入决赛。然而,不可忽略的是,从1995年到2006年,漫长12年的荣誉空白(1997年甚至被瑞典队打了个5∶0),足可让这一代美国男子网球的承担者责任重大,无暇回顾前辈们创下的辉煌。
我们可以从罗迪克身上找到这种对国家荣誉的“饥渴感”。不论是在大师杯,还是别的场合,他都口口声声“宁可用大满贯换取戴维斯杯”—戴维斯杯当然可以拯救他黯然无光的2007,但更重要的是,这个大男孩的胸口,跳跃着一颗自10岁那年目睹戴维斯杯决赛后就沸腾起来的爱国心。
“渴望为国出战”,是一种普遍现象。正如迈克·布莱恩在夺冠后所说,“在过去的5年里,我们在戴维斯杯比赛中吃到过败仗,但是我们一定会成为一支胜利之师。我觉得现在的感觉比赢得大满贯还要好,因为这是在庆祝属于美国的胜利。”
美国年轻一代球员们团结的场面前所未有,布雷克、罗迪克们不仅经常结伴训练,一起旅行参加巡回赛,也喜欢扎堆一起吃饭、聊天、找乐子。如此景象,连阿加西也羡慕,他当年和桑普拉斯以及张德培和库里埃等之间,从没有发展过更深的友谊,“那时候我们几个都独来独往,但是现在的这批美国年轻球员明显不同。”
年轻、实力、团结,小麦肯罗的领导艺术,再加上对手盛世不再的现状—美国男子网球在这个冬天,得以绽放出了多年未见的灿烂。
(记者 朱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