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超的谢幕战——南北明星对抗赛一举打入31个球,似乎风光得不行,可实际上,现场观众寥寥,赛后反应平平,成了典型的自娱自乐。
今年中超,传说上座率有所上升,显现某种复苏的迹象。但我知道的是:本人所在的这个城市,中超最后一战免费送票,俱乐部在各大媒体上吆之喝之,最后到现场看球的也不过1万多人。
中国足协副主席南勇对今年中超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他说:“必须用各项客观的数据证明中超的复苏,仅凭一两个数据是不够的。”完全同意!试想,如果这样的“31”,这样的“1万”也被纳入到统计数据中,惊人的“拉升力”背后,是一个个冰冷的笑话。
数据统计本身是件很严肃的事,但到了我们这里,却往往被演绎成最神乎其神的“亩产万斤”,最具官场学问的“魔方数字”。所以,与其陶醉于那些充满玄机的“数字”,倒不如相信身边出现的一些细微变化:媒体留给中超的版面越来越少,朋友们谈论中超的热情已烟消云散。
仅凭一个浑身上下都透着水分的“上座率”,就断定中超走上了复兴之路,就像看到股市中万绿丛中一点红,便以为迎来“V型”反转一样的天真。没准这只是大跌后的稍许反弹,接下去就该是“二次探底”了。
并非不愿意“中超复苏”,我只是奇怪,在见不到一点重振联赛举措的情况下,那点可怜的“谨慎乐观”究竟从何而来?我更奇怪,面对注定要掐头去尾、拦腰一斩的2008中超,我们的南副主席哪里来的勇气,还能道出“借奥运会的东风,希望足球越来越好”的美好祝福?
如果一定要以数据说话,愿意附上一组小小的数据:为了迎合网络上“足球、篮球谁是中国第一运动”之争,笔者所在的媒体近日做了一个调查,调查对象共计100人(50名大中学生,50名职员)。两组人群合计:喜欢篮球的占45%,喜欢足球的占30%,两者都喜欢占19%。囿于范围太小,这个调查也许并不具有多少说服力,但感觉上,至少诚意不逊于“2007中超的上座率”。
(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