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NBA的生意人知道,在美华人及中国人的民族文化想象支持着他们不菲的消费能力
★ 文/秋风
古希腊的那些运动健将们绝想象不出Olympic Games今天所具有的丰富含义。同样,随着王治郅、姚明、易建联、以及孙悦进入NBA,NBA已经不再是单纯给人带来感官愉悦的game(游戏)了。
NBA是全球最高水平的篮球联赛之一,打入NBA,既可给自己带来巨大荣誉,更可使自己的收入实现令人瞠目的飞跃。
不过,当初王治郅为实现这个梦想,付出了相当巨大的代价。这就好像今天的“小产权”房,农民们眼看着政府和房地产大赚其钱,自己也想建一些房屋向城市居民出售。但是,政府却不许他们这样做。他们就只好造成一个既成事实,但为此他们不得不付出一些额外的成本。王治郅的处境就接近于这些试图改善自己境遇的农民。
但很快,篮球的商业逻辑在相当大程度上压倒了政治的逻辑,于是,姚明在半推半就间加入了NBA。在NBA,姚明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并且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尽管,这些价值既有商业的、也有文化的、民族的,纠葛在一起。
NBA早已高度全球化。南斯拉夫、俄罗斯、欧洲,甚至加勒比海各国球员,在NBA中相当活跃。姚明的加入,不过是这种全球化的一个小小扩展而已。但是,在美华人及中国人中的很多人,却从此对NBA有了极大兴趣,仅仅因为“我们的”姚明加入了其中。
NBA在美国,如同奥运会在美国一样,纯粹就是一档生意。而对于任何一宗生意,扩大消费者规模都是生意兴隆的关键。商人们时刻都在寻找这样的机会。接纳姚明,就是这样一个商业策略。姚明在华人世界受欢迎的程度,让NBA的商人们,从联盟管理层,到球队经理人,看出了商业民族主义的门道:姚明的商业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同胞的文化想象。
反过来,这样的商业结果,又让姚明的形象在华人、中国人的心目中更高大。NBA是纯粹商业机构,一个球员的价值,最终体现在他的收入上。看到姚明收入的人们得出结论:姚明是最出色的,给中国人争了气。这时候人们普遍忘了,姚明商业价值的基础,很大部分来自于华人及中国人的文化与民族想象。
围绕着易建联选秀后的命运的无数猜测及人们想象的纠纷,进一步揭示了这个秘密。中国媒体对雄鹿选择易建联大为不满,经纪人费根说出了其中的理由:“阿联需要的是一个华人众多的大城市”,而雄鹿所在的密尔沃基却只有极少的华人。广大华人世界的球迷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中文媒体把雄鹿把着小易不放,斥之为“强取豪夺”,尽管雄鹿的权利是NBA规则所保障的。NBA的生意人其实也已经看透了这其中的奥秘,所以,传出联盟及赞助商施加压力让雄鹿把小易进行交易、放小易到华人人口较多的球队打球的说法。他们知道,在美华人及中国人的民族文化想象支持着他们的消费能力。
华人世界对易建联如此的关爱,让人有点疑惑:人们究竟是在敬重易建联还是在诋毁易建联?按照很多人的想法,易建联留在密尔沃基,就没有球迷基础了。但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易建联的篮球才艺确实较高,又何必在乎华人的消费能力过小?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最重要的并不是姚明、易建联自己,人们更愿意把他们看成一个代表、象征。在讨论谁能代表中国、中国人新形象的时候,大家立刻想到了姚明、章子怡。姚明、章子怡的光荣,现在还多了易建联,似乎是一个来得恰到好处的标志。
但代表是需要承担必要的表演角色的。你的巨大商业价值是得益于大家的文化与民族想象,那你就得用这种商业价值来满足人们的文化与民族想象。所以,上海的一位老太太对章子怡不来参加上海电影节大为愤怒:“给脸不要脸。”这位老太太似乎准备撤回自己对章子怡的文化与民族想象。这位老太太喜欢的从来不是章子怡,也不是电影,而是自己,自己刚刚苏醒过来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