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娱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图 片·论 坛|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广 告|演 出|图 片 库|供 稿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新京报:汤淼无消息挑战公众知情权
2007年06月29日 14:20 来源:新京报

  近期与媒体相关的一个信号是:公共舆论正在逐步走向透明———刚刚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删除了有关新闻媒体不得“违规擅自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规定。这意味着一块坚冰的打破。作为公共信息平台的媒体,已被赋予第一时间报道突发事件的权利。该规定的删除,亦可视为公众知情权进一步得到法律、法规的强力保障。

  毋庸讳言,新闻从业者本身,以及一位普通读者、普通球迷,不可排斥在公众范畴之外。就一位球迷来说,得知一场比赛的比分是最基本的权利。虽然尚不现实,但理论上,球迷得知一场比赛是否存在假球黑哨、甚至球员是否服用了兴奋剂也是应有之权。同理,体育领域虽然具有其特殊性,但并不是“从心所欲不逾矩”,有守法之责,有说实话的义务,而无隐瞒真相的权利。

  以前段时间的王燕事件为例,这位体操运动员受伤之后,她的消息、身体恢复情况很快经过媒体报道而广为人知,国家体育总局的相关官员到医院探望王燕的镜头,亦通过电视为人所见,公众在较短的时间内获悉了王燕的病情、以及社会各界对王燕的关心和问候。这种开放的心态和信息披露的速度,对于有关机构、官员的形象而言,是有利而非无利,恰恰是增添了一笔人性的光辉,而非抹黑。

  如果说谣言止于智者,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说———谣言止于开放的心态和透明的舆论。然而,紧接王燕之后又一幕发生于体育领域的悲剧,却因为信息不畅而令人疑窦丛生———汤淼受伤已近半月,他的伤势、恢复情况,甚至,这位男排国手究竟在哪家医院治疗,别说牵挂汤淼的球迷,就连“嗅觉灵敏”的媒体记者(包括上海本地记者)也一无所知。

  有关人士的担忧可以理解———官方态度通常是担心汤淼受到打扰,不利治疗康复云云,然而王燕的例子足以表明,记者们的行动并非影响她的康复,没有哪个人能获准进入病房探视,这个让有关人士多虑的“打扰”,医生即可制止。记者毕竟不是有副作用的药物,他们的职业素养至少可以约束自身。由此我们可以从王燕事件作出结论:记者和舆论是无害的,我们看不出二者有什么明显的“毒副作用”。

  那么,公众有没有权利知道汤淼的近况?名人的伤病算不算隐私?

  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是隐私,意外伤害引发的疾病因为关乎不可篡改的真相,似乎不可隐瞒,更没有遮盖掩饰的必要,这毕竟不是“斯人斯疾”,我们的法律允许“斯人”隐瞒“斯疾”,这是天赋人权,哪怕你讳疾忌医他人也无权干涉———然而汤淼的受伤显然不同,在信息日益公开的今天,关心汤淼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利知悉:他怎么受的伤?伤势如何?现在情况怎样?(阿拉丁)


 
编辑:卢岩】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