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萨格勒布世乒赛上,中国选手又一次狂飙突进:再次包揽5金!不仅如此,参赛的14名中国队单打选手全部晋级单打16强,又一次创造了新的纪录。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世界范围之内,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呈现出下降趋势,关注这项运动的人正在减少———不光是参与的职业选手少了,减少的还有观众以及媒体。
一项运动如果不能世界化,我们就只能自娱自乐。我们甚至怀疑,今后奥运会是否会取消乒乓球?这并非危言耸听,看看美式橄榄球,看看藤球和卡巴迪,他们都因为过于“民族”,而失去了“世界”……
现象一:规则改变打不垮乒乓长城
中国队过于强大,对世界范围内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早在多年前就被广泛认识到。从“小球”改“大球”,到最近酝酿并将于明年奥运会后实行的“禁胶令”,赛制、规则一而再再而三的改变,除了让比赛变得更有观赏性、更被观众接受外,国际乒联最大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改变中国队独霸乒坛的格局,为中国队制造尽可能多的麻烦,让乒乓球赛场变得更加“公平”,让中国队之外的其他队伍,能够对这个项目投入更大的兴趣。
很可惜,拥有全世界最多乒乓球天才、最出色的教练、最科学甚至是最疯狂的训练方法,中国队总能在第一时间适应这种改变,回过头来看,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每一次规则的改变,受影响最大的反而是世界诸强,适应能力和实力同样超强的中国队,反而在这种一次次的改变中,让自己的霸主地位变得更加牢靠。
现象二:全世界的兴趣正在下降
乒乓球正越来越符合中国“国球”这个称号,理由很简单,每一次世界大赛都越来越像是中国队的内战。除了欧洲、韩国等有限的几个越来越不构成威胁的对手,中国队小将向老将的抢班夺权似乎才是世界大赛中的主要看点,当然,间或也有海外兵团发起的挑战,但这些当年在国内大多担任陪练的非主力球员或过气老将,怎么可能对中国队构成真正的威胁?
全世界对乒乓球的兴趣都在下降,这是事实。萨格勒布世乒赛的开幕式,总共花费才1万欧元,穷不是理由,想想那些世界范围广受关注的足球、田径、网球、F 1等赛事,比赛的规模和关注度,和我们引以为傲的乒乓球等项目,距离已经越来越大。据了解,在前往萨格勒布采访世乒赛的媒体中,竟主要来自于中国。国乒在面对任何一次大赛甚至是巡回公开赛的时候,态度也都显得不够大气,每一次都是精英尽出,每一次都是非冠军不算完成任务。在无法撼动的中国队面前,全世界对乒乓球的兴趣———至少是参赛兴趣,都在下降。看看欧洲都是些什么人在玩乒乓球,郭跃的第一轮对手就是波兰的独臂女侠、雅典残奥会冠军纳塔利亚。意大利队闹出的内讧,就是因为教练更重视自己国内的选手,而非队内的头号女子选手、前中国队队员谭文玲……成绩并不是这些队伍追求的最大目标,在欧洲,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举国体制,现在打球最多的就是中学生,一人独战五代中国球员的瓦尔德内尔,就是完全靠自己的兴趣在训练和比赛。
诚然,凭借中国乒乓球队在本届比赛中出色表现,我们大可放心地认为在明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队将再次实现大包大揽。但是在明年的奥运会后呢?当一个运动开始变成一个国家的“专项”运动时,也许它也就将开始失去自己的活力。
当然我们并不是希望中国队在比赛中就故意放水,毕竟实力超群不是错误。但是我们在其他方面是否可以更加开放,比如乒超的外援限制,比如更多和国外乒协进行交流……毕竟只有乒乓球运动整体水平的提高,才能让这项活动更有活力。(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