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往往都很脆弱,比如被奥沙利文横扫的丁俊晖。
如果说“溃败”定义丁俊晖失败的比分最恰当的话,那么“脆败”则是对内容和实质的真实反应。难怪一手一脚将丁俊晖引向斯诺克顶级殿堂的丁父赛后很是感慨,“在越来越多的关注下,小晖压力太大了。”
眼球经济可以带来滚滚财源,也足以扼杀天才。在英国“生根发芽”的丁俊晖如果听到过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的得奖感言,他肯定会有强烈的共鸣,“获奖后生活变得复杂了,人们时刻期待我说精彩的话。”——这就是目前的丁俊晖最真实的心境写照。
从苏南小城艰难迈出来的丁俊晖不是姚明,也不是刘翔,从生长环境到学习氛围上都很自闭的他在视野和心理承受能力上都很难跟从大上海走出来的“80后”相比。所以当越来越多的聚光灯和话筒,采访笔伸向这位弱冠少年的时候,他会突然迷失方向,找不到坐标。
其实就像我在中国公开赛丁俊晖输球失态后写的,“打败丁俊晖的不是霍金斯,也不是他自己,而是他背后那无数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当这次丁俊晖输球道歉时,我足以相信这位小将离崩溃已经不远了。因为他已经将国人加在他头上的光环牢牢的留在了自己的心中,这就意味着他将继续在高压中负重前行。
拯救丁俊晖,不光是他自身的心理磨炼。著名的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曾感叹,“假如这个世界上能够有50个达利,100个爱因斯坦,200个拿破仑,那肯定会有趣得多。”对的,还是那句话,如果中国能够多几个丁俊晖,就不会再有他今天的脆败了。(王印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