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来自国际足联的一纸决定,给中国球迷浇了一盆冷水——国际足联以全票通过取消“世界杯各大洲轮办制”。而在此之前,中国足协已经正式表态有意主办2018年世界杯。
有业内人士认为,国际足联此举使得中国获得2018年世界杯主办权的可能性变小,世界杯正离中国越来越远。此观点并不全面,同奥运会一样,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杯与中国的缘分是注定的,中国主办世界杯只是时间问题。
新规则的机遇和挑战
国际足联最早确立各大洲轮流承办的原则,其初衷是为了让世界杯能够到达非洲和南美洲,从而扩大世界杯在全球的影响力并推动足球运动的发展。在南非(2010年)和巴西(2014年)相继获得主办权后,这一目的已经达到。因此,国际足联改变规则完全在情理之中,并非针对任何一个国家。对于中国而言,规则改变带来的利与不利也是相对的。有利之处在于,从2018年开始,只要我们有意申办并做了充分准备,我们就可以付诸行动,而不必受制于差不多20年一次的轮回。这等于为中国主办世界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宽广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这个意义上看,世界杯并没有远去,而是向中国敞开了怀抱。
当然,从此之后的每一次申办都将面临世界各国的竞争和挑战,激烈程度将是空前的。大家差不多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出发,这个开放的市场对申办者的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避免了如2014年世界杯只有巴西一家申办的尴尬。只要有信心参与竞争,表面的不利因素也不会造成实质性影响。
在国际足联改变规则不到一周,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已经加入到申办2018年世界杯的行列,对手的强大显而易见。在对方已经展开实际行动的时候,中国的申办目前还停留在口头上。按国际足联的规定,2018年世界杯申办报告的递交将于2010年截止,2012年国际足联投票产生主办国。
中国承办优势得天独厚
尽管英日澳等对手率先起步,但中国完全有可能实现后发先至。因为,我们的自身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2008年以后,除了冬季奥运会和男足世界杯,中国已经承办了所有大型的国际性赛事,这是中国承办能力的最有力证明。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足联不断向中国示好,就是因为他们非常看好中国这块市场,经济蓬勃的中国,肯定是国际足联和众多世界杯商家准备开垦的最具潜力的市场。世界杯与奥运会相比,前者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会更大。德国世界杯的电视转播权收入是20多亿美元,北京奥运会电视转播权收入接近18亿美元。对广告商来说,世界杯的商业优势明显,因为世界杯对于城市辐射的范围更广泛,世界杯的受众也丝毫不逊色于奥运会。
从硬件设施看,为了2008年奥运会,各地修建了不少新型的比赛场馆和体育设施,足球比赛就分别在4个城市举行。奥运会后,如何利用这些场馆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举办世界杯作为延续比赛的一个方法,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不会使人力资源与场馆项目设置浪费。一般世界杯比赛要分布在8—13个城市进行,中国目前基本具备了这样的硬件水平。现在的国内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沈阳、重庆、南京、广州、武汉等等,拥有了一批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体育场,未来十年只要维护得当并稍加改建,大部分城市并不需要进行重复建设,这大大降低了申办成本。
国足实力和足协能力是短板
中国男足现世界排名90位左右,以这个水平成为世界杯东道主当然是不够资格的。未来十年,伴随着申办工作,中国男足需要迅速提升自身能力,至少要稳居世界前40强,才配得上世界杯这个殿堂。
制约中国足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中国足协的领导能力。以足协目前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去申办世界杯,几乎是天方夜谭。现在不要说在国际足联,就是在亚足联,中国足协都失去了话语权。中国的足球外交正处于最低迷期。而申办世界杯的复杂性是难以想象的,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幕后工作。中国足协目前的工作能力和实际需要是不对等的。
同奥运会一样,申办世界杯需要得到政府的强力支持,中国足协作为一个行业协会,其单方面表态不足以推动整个事态的发展。中国足协在08奥运会后的走向目前还不明朗,更谈不上去申办世界杯了。只有国家有关部门拿出了决定性意见,并搭建起一个运转流畅的工作平台,中国才算真正走近了世界杯。(张膺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