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的苗头但整体水平依旧
记者:现在联赛马上就要结束了,您怎么评价今年的中超联赛?
郎效农:今年的联赛,给我的总体印象是跌入低谷以后开始反弹,但是反弹的力度还不够。当然,有一点是比较可喜的。以往我们是越来越没有信心,不仅是自己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而且在联赛中的表现也是越来越没有信心。结果,球队的打法也是沉闷、保守、不思进取,防守的人数永远多于进攻的人数。球打上去了之后,都不跟进,而且球往往是在空中飞。国家队也出现了这些问题。但是,这样的情况从去年开始有所改变,今年更是有了比较明显的改进。更多的球队调整了足球思想,更加强调进攻,比赛打得积极了。这从外籍教练带的球队身上有比较明显的表现。我们一些国内年轻教练,也不甘继续这种沉闷的打法,打起了进攻,这是一个不错的苗头。
记者:正像您说的,今年的联赛确实有不错的苗头,但是给我的感觉好像水平并没有质的提高?
郎效农:应该这么说吧,足球这个项目,要求上有了变化,才能促进水平的提高。举个例子来讲,1995年徐根宝提倡“抢逼围”,上海有很多讨论这到底是战术,还是指导思想,还是原则。这种讨论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徐根宝的“抢逼围”激发了场上的竞争、带动了中国足球的比赛作风。这对中国足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可以说是里程碑似的。(郎效农的意思是,今年的联赛中,并没有球队提出一些新的、被大家所广泛采纳的新要求,所以水平就很难说有什么质的提高了。)
记者:今年的联赛有一个变化就是冠军可能是新面孔,但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强队实力减弱了,所以才给了他们机会?
郎效农:冠军出现新的面孔,从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上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有一个问题,这到底是水平提高了呢,还是水平降低了呢?我觉得这很难说,但愿这是水平进步了。可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确实有一个此消彼涨的因素,像山东鲁能,确实是水平下降、竞争力下降了,但是依然挤进前三名。当然,作为长春亚泰来讲,比起以前,肯定是进步了,下半年某些关键场次打得相当不错。可是放眼整个中超,是不是整体有一个质的、或者说较大幅度的提高,这还不好说。
记者:今年的亚冠联赛上,我们的两支球队都没有出线。您觉得我们需要从什么方面入手才能提升俱乐部队的竞争力?
郎效农:从亚俱杯变成亚洲冠军杯,在亚冠联赛进行改革之后,除了这个赛季,我们年年是有出线的球队,倒是日本今年第一次出线。所以说,亚冠联赛确实有检验的作用,但是不能一概而论。当然,大家评论起来,觉得日韩足球俱乐部,包括国家队的水平,都要比我们高。我觉得这里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日韩联赛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俱乐部集团。去年还是前年,日本的联赛最后一轮准备了5个奖盘,为什么呢?因为竞争很激烈,到最后5支球队都有夺冠的可能。而我们总是一支独秀,或者两支球队的竞争,没有一个强大的集团。所以,只有更多的实力强大的俱乐部的出现,才能带动整个联赛的水平的提高。
“我们在争论中浪费了10年”
记者:现在,我们总是会怀念十年前的联赛,反而觉得那个时候的联赛更激烈、更好看。即便是说到国家队这个级别,也觉得1997年的那届国家队是最强的。难道我们经历了10年,都没有取得什么进步?
郎效农:在中国足球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走入一些误区。比如1997年,职业联赛仅仅进行了4年,也是最红火的一个时期,但令人失望的是,我们的国家队没有出线。当出现这样的结果时,我们的评价角度、评判办法过于简单,往往仅看国家队的比赛成绩:如果国家队的比赛成绩好了,那么联赛改革也就成功了;如果国家队成绩不好,那么职业联赛改革也不行。我觉得这样的方法,起码是不够全面,也不够历史和客观。中国足球已经几十年没有出去了,在这种情况下,要求通过4年职业联赛的改革就使中国足球有一个质的改变,那显然对于职业改革过于苛刻了。但是现实恰恰就是1997年国家队的失利,导致了我们对于职业改革的讨论。我说讨论还是客气的,实际上是一种否定,或者是对职业联赛是否正确、职业改革是否正确的争论。这种争论实际上延续了10年,直到现在这种争论都还没有结束,时不时会有这样那样的声音出来。1997年之前,我们说职业改革是好的,营造了一个火爆的球市,而且觉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那次失利之后,就把什么都否定了。片面的争论长期主导了中国足球的职业改革和职业联赛的发展。我们就此在争论中度过了10年,也浪费了10年。(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