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不已】青少年女足难处多
每次有机会上草场,我就叫队员们赶紧换上钉鞋,多踢一分钟是一分钟。
如今,上海女足选拔人才已经越来越难,但张翔仍然坚持在第一线。
从1998年开始,在全市的比赛中,普陀区的女足队伍从未让冠军旁落。张翔和他的妻子钱惠堪称普陀区女足的“教父”、“教母”。1993年,从上海体育学院毕业之后,钱惠首先来到普陀,选择了执教青少年女足,两年之后,张翔也来了。现在钱惠带领金沙江路小学的女队,而张翔则要兼顾梅陇中学(初中)和曹杨二中(高中)两支队伍。妻子把好苗子输送给丈夫,丈夫则要精雕细琢之后,把最优秀的队员送进上海队。
张翔每天早上9点就要到体育局上班,下午训练结束了,但他一天的工作并没有结束。把队员当作自己孩子的张教练还要继续监督小队员们完成自修,和班主任、年级组长、数学老师谈心,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到晚上10点,孩子们都睡下,他才能和妻子聊上2个小时——多年来这已经是他们生活的定律。
张翔夫妇两人的辛苦没有白费,季婷、张颖、孙凌这三个得意弟子更是先后进入了国家队,张颖最终入选了出战世界杯的21人名单。
但在成绩背后,同样有着很多辛酸和无奈。“你看我们这个场地,硬邦邦的,所以我都不敢让队员们逼得太凶,否则一摔下去就是骨折。”张翔指着队员们训练的球场说道,“而且在这里踢球,队员都只能穿平底鞋,但是全国比赛的时候都是在草地上,穿钉鞋比赛。所以每次有机会上草场,我就叫队员们赶紧换上钉鞋,多踢一分钟是一分钟。”
“你看我们这个球场,明显太小了,一旦打起比赛,我们的队员视野就显得不够开阔了。”现在训练至少要到4点才开始,最晚到6点,天就漆黑了,训练也没法继续。“这还不包括训练开始前的热身活动,这样算下来,我们一天的训练量都不到一个半小时。少年女子比赛都是打三节,打到第三节的时候,我们的队员经常就体能透支了。”
训练需要经费,但作为上海女足的两支二线队之一,他们和市少体校不同,所有的经费问题必须由学校自行解决,这更让青少年女足训练开展得举步维艰。
除了这些,让张教练头疼的还有队员的出路问题:“能够进入专业队固然是好,但肯定有球员要走别的出路。那些没被选进专业队的队员找出路越来越难,最早的政策是保送,后来是考必上,现在不但要参加高考,还要达到一定的分数。”所以张教练说她的队员从来不参加全国U18比赛,因为这样需要耗费四五个月的时间在外地集训,这对于参加高考的孩子们来说,实在是太长了。
【前景不明】能吃苦的女孩越来越少
如今,在张翔的球队中,每一个年龄段大概也就只有三四个孩子。
“我并不觉得我们现在培养出来的队员就比以前差。”对于自己的弟子,张教练充满了信心,但他不得不承认,上海足球女孩的人数在萎缩。
“打89-90年龄段的比赛,我还要带上5个91-92的球员和七八个93-94的球员,这样才能凑满一支完整的球队。正是因为队员少,有时打不同年龄段的比赛,一个队员必须去打不同的位置。”张翔有些无奈地说起了球队的人员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走的发展道路就是最大程度地挖掘她们的潜能。”
如今,在张翔的球队中,每一个年龄段大概也就只有三四个孩子,他也指出:“踢球肯定是件很苦的事情,队员们能不能吃苦,这也有一个对比的问题,但比起农村里出来的孩子,上海的小姑娘确实没有太强的危机感。上海的孩子总觉得不踢球也不是不可以,回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总还能找到别的出路。所以即便是那些已经进入国家队的队员,要说特别能吃苦,她们恐怕也算不上。”
在张翔和钱惠带教的40多名女足队员中,大约有1/5来自江苏、广东、河南等外省市。“其实也不是特意从外地招来的,很多孩子都是因为喜欢足球,慕名找上门来的。”张教练并非没有想过从外地招生,但让孩子跟着练了几年,有可能还是要回当地参加高考,这对于孩子的家长来说似乎有点说不过去,所以最终这样的念头也只能作罢。
而且在他看来:“我们队里的这些外地孩子送到上海来的时候年纪就很小,所以很快就被上海女孩同化了,有些甚至比上海队员还要嗲,更谈不上能吃苦了。”
【希望不灭】这里有女足的未来
我相信,我们这里的队员并不比过去培养的差。
晚上5点,在普陀区梅陇中学,一群女孩穿着球衣,在硬邦邦的塑料球场上进行着训练。她们的教练张翔坐在场边,一边抽着烟,一边凝望着这群姑娘。
“你看那个穿着10号球衣的小姑娘。”记者循着张教练的声音望去,那是一个扎着辫子的女生,穿着白色球衣的她在场上异常活跃,也许是听到张教练的话,她回过头来,那是一张清秀而稚气的脸,“她也许是93-94年龄段全国最好的中场,出去打全国比赛,两个人高马大的北方球员紧紧盯住她,结果她三晃两晃就把她们全甩开了。”说到得意之处,张教练甚至也挥动起手脚,想比划出过人的那种感觉。
“你看那个女孩,她的母亲就是左秀娣。”跑足球的记者肯定知道,她是一位著名的女足国际裁判。
这时,梅陇中学的校长卫洪光也走到了训练场边。这只是他调任到梅陇中学的第三天,也是和张翔教练的第二次见面。他问张教练:“姑娘们的训练量不小,体能消耗不小啊!她们的伙食和其他学生都一样吗?有没有一些特别的照顾?”张教练颇为无奈地告诉卫校长,由于梅陇中学属于转制民办学校,队员们很难在伙食上受到特别的照顾。卫校长一脸严肃地对张教练说:“我新到这个学校,财务情况还不太了解,这两天我会着手把情况弄清楚,之后尽量对女足加大支持力度。”
卫校长离开之后,张翔坦率地对记者说,自己生怕来个“无所谓”的校长,他能够如此支持女足运动,有点出乎自己的意料。
张教练肯定地告诉记者:“我相信,我们这里的队员并不比过去培养的差。”但是要培养出一个新孙雯,并非易事。
●基层的困惑 足球风格总是变来变去
一线队的人才需求是一根指挥棒,张翔告诉记者,他们对于年轻球员的培养也在随着时代变化,随着一线队教练的要求而变化。“当时马良行要求身高,我们就培养了张颖和孙凌这样身材条件出色的球员。之后讲究的是球感,我们又培养了现在已经进入了上海队的尤佳和李莉。再之后强调的是意识……这些队员进入一线队之后,教练带起来都非常顺手。”
记者对此很诧异,但张教练却表示,自己并不觉得这是一种麻烦,相反对基层教练来说,也是一种丰富。
然而,让张翔感到遗憾的是,中国足球从来没有一套固定的打法,领导都是任期制的,5年一换,但这点时间对于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来说实在太短了。领导不断换,主教练自然也随着换,大家都只注重眼前的成绩,自然难以把工作做扎实,中国足球也自然就形不成风格。”
在多曼斯基上任之后,作为老牌冠军的上海队最终只有3名球员入选国家队,张翔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教练的思路。北欧教练自然会更重视身体对抗,因而更多地选择了北方球员,如果主教练是另一种打小打快的思路,很可能有更多的上海球员入选。
张翔觉得,论身高力量,中国女孩根本不可能和高大的欧洲球员对抗,因而更是要坚定地走快速和巧妙的路线。“马元安时代为什么成绩好,我觉得就是因为坚持了‘小快灵’的风格。就像男足那样,身体本来就比不过人家,也不抓技术,一味讲究身体,结果身体、技术都比不过人家,还拿什么跟人家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