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奥之城最好的名片:1.8万余名赛会志愿者展示青春风采
1.8万余名赛会志愿者像一朵朵热情洋溢的小雪花,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示着开放、阳光、向上的青春风采——
“双奥之城最好的名片”
本报记者 毕振山
《工人日报》(2022年02月23日 07版)
阅读提示
在体育竞赛、场馆管理、语言服务、新闻运行等41个业务领域,1.8万余名赛会志愿者以阳光、活力的面貌和专业、敬业的服务,为本届盛会注入着温暖与感动。
“请问去首都体育馆坐哪路车?”“我想在混合采访区采访,在哪里登记?”“这里有吃饭的地方吗?”……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在问一个群体——穿着蓝色制服的志愿者们。
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无论是在寒冷的滑雪场还是嘈杂的室内,无论是说中文还是英语,只要你有问题,都可以找志愿者帮忙。正如北京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滕盛萍所说,他们就像一朵朵热情洋溢的小雪花,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示着开放、阳光、向上的青春风采。用阳光、活力的面貌和专业、敬业的服务为本届盛会注入温暖与感动,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一代的风采。
黑夜里的一盏灯
在北京赛区,掌握酒店、主媒体中心和比赛场馆之间的班车路线和时间非常重要。刚开始的那几天,记者们往往一头雾水,是这些负责交通的志愿者一次次当起了“导航”。哪几路车可以到,几点到,坐哪趟车最合适,返回时应该怎么安排时间,志愿者对交通信息的掌握让记者感到惊叹。他们就像“黑夜里的一盏灯”,照亮了记者的路。
有一天一大早,几个中外记者来到主媒体中心赶车去清河,准备坐高铁去张家口赛区。志愿者宁宁主动上前告诉记者们班车几点到,并组织大家排好队。后来班车没有在预定时间到达,宁宁又向记者们一个个地解释,告诉大家最近两天班车都来得比较晚,不要着急。
宁宁来自北京联合大学,是主媒体中心负责交通岗的志愿者。根据比赛情况,他们一般分三四班上岗。这次他是值夜班,工作时间是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有时候赶上外国记者询问路线的比较多,他可能还会晚一点下班。
2月7日晚,位于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正在举办跳台滑雪比赛。晚上的气温将近零下20摄氏度,眼镜上的哈气能瞬间结冰。偌大的看台空无一人,只有两名志愿者站在那里。其中一名志愿者李玫说:“我们是负责维护看台秩序的,虽然看台上没人,但我们还是要守好岗位。”
张家口赛区的志愿者大多来自河北的高校,在正式上岗之前,她们接受了系统的培训,对崇礼的寒冷天气做好了心理准备。
寒冷的天气对来现场观赛的观众来说也是一个挑战。2月13日晚,张家口赛区迎来了一场大雪。雪后的崇礼变得分外妖娆,但也给比赛和交通带来了困难。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的志愿者们特意提前四小时上岗,集体在赛区清扫积雪,保障了观众安全入场。
每当比赛结束,志愿者们都会挥舞着冬奥异形板和小彩旗欢送观众。“谢谢大家前来观赛”“下雪路滑,小心脚下”“祝您天天开心”,一句句暖心的话,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给观赛的记者和现场观众留下了美好回忆。
和外国运动员成了朋友
位于延庆赛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承办了所有的雪橇、钢架雪车和雪车比赛。2月11日当记者来到这里采访时,复杂的地形让记者颇为懊恼。有困难找志愿者,这时记者最渴望的就是能看到一个穿着蓝色制服的人。
最终在媒体工作间,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张晨帮助记者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混合采访区在地下一层,工作间在三层,休息区在四层,可以吃饭,五层有新闻发布厅”。简单的几句话,就让记者对这里有了大概了解。
比赛结束后,张晨带着一名想拍摄“雪游龙”全貌的奥地利记者登上了屋顶。屋顶的风很大,但张晨还是热情地给记者讲解着这里的一切,如“雪游龙”一共有几个弯道,从这里怎么到对面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怎样拍摄角度最好。奥地利记者关于“雪游龙”的提问,她也用流利的英语一一解答。
从“雪游龙”下来,奥地利记者连连向张晨道谢,说他是第一次到中国,张晨不仅是一名志愿者,还成了他了解冬奥会、了解中国的向导。
张晨告诉记者,每天比赛之前,运动员们都会顺着赛道走一圈,查看弯道的情况,每次见到他们,都会热情地和自己打招呼。有些运动员还会问她一些延庆和中国的问题,她也会和他们聊天。久而久之,很多外国运动员都和她成了朋友。
“我看到无比宏大的青年力量”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担任标兵志愿者的孙泽宇一句“Welcome to China”,让美国运动员泰莎热泪盈眶。来自河北地质大学的志愿者刘瑶,在张家口赛区的班车站前为记者们指路,寒冷的天气让她的面罩上结了霜。一名美联社记者拍下了这一幕,并且写文章向坚守岗位的志愿者表达敬意。
在场馆的混合采访区,有专门负责语言翻译的志愿者,不管采访哪个国家的运动员,都不会遇到语言障碍;在一轮比赛结束后,志愿者会及时送来相关统计数据;如果想要采访外国记者,服务台的志愿者会帮忙寻找外国代表团新闻官的联系方式……
据滕盛萍介绍,北京冬奥会共录用了1.8万余名赛会志愿者,其中北京赛区约占63%,延庆赛区约占12%,张家口赛区约占25%,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了94%。志愿者的服务,涵盖了体育竞赛、场馆管理、语言服务、新闻运行等41个业务领域。
所有志愿者在正式上岗服务前都接受了比较系统的培训,包括通用培训、场馆培训和岗位培训等,疫情防控、冰雪运动等方面的知识也有专门培训。一些特殊岗位还有特殊要求,如一些语言类志愿者需要具备英语专业八级水平,医疗类志愿者要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雪上项目的志愿者要会滑雪等。
由于志愿者也需要接受闭环管理,为了更好地保证志愿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北京冬奥会还首创了“志愿者之家”,给志愿者营造温馨的环境。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还有冬奥辅导员为志愿者们提供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调节好身心状态。
“当我看到90后、00后们能够扛起责任,成为服务支撑冬奥盛会的主力军时,我看到的是无比宏大的青年力量,我看到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名高校负责人激动地说。
在各方努力下,志愿者的服务赢得了中外记者的肯定,得到了运动员和观众的表扬,也受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赞赏。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说,志愿者已经成为“双奥之城最好的名片”。
体育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18日 12:43:13
- 2025年01月18日 10:20:06
- 2025年01月17日 14:35:21
- 2025年01月16日 16:07:44
- 2025年01月15日 15:10:49
- 2025年01月15日 10:51:07
- 2025年01月14日 21:06:47
- 2025年01月14日 20:53:06
- 2025年01月14日 20:52:38
- 2025年01月14日 14: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