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国手宋涛:篮球名将的人生蜕变
中新网东莞9月11日电 题:前国手宋涛:篮球名将的人生蜕变
作者 王曦
就在上个月,姚明慈善基金赛在东莞举行,这场令人瞩目的盛会,不仅展现了东莞这座篮球之城的活力,同样也牵引出一个久违的名字。
熟悉中国篮球的人知道——上世纪80年代,宋涛是中国男篮的主力前锋,还曾被亚特兰大老鹰队选中,之后因意外受伤无缘NBA,但他依然被称作“中国NBA第一人”。
谈到宋涛时,连姚明也充满敬意,“宋涛是我的前辈和老大哥,他1984年就参加了奥运会,1986年被NBA选中,如果不是意外受伤,他可以改变历史,改变很多人。但任何第一个去尝鲜的人也许就是坎坷的、但也是破冰的,他为后来人做了很多贡献,我很高兴在慈善方面和他合作,也希望向他学习。”
不过,对于此次90万元的慈善大手笔,事后宋涛也做出了澄清,“我们并非出了90万,只是为了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公司决定,无论是谁最后拍得了这双鞋,我们额外补贴20万元。”
而这已经宋涛不是第一次参加姚明慈善拍卖会,早在2007年姚明·纳什慈善之旅的慈善拍卖晚宴,他也曾以12万元拍到了众明星的签名礼包。
宋涛在慈善事业上也亲力亲为。2012年,东莞松山湖慈善会成立。它的“掌舵人”正是宋涛。在主持松山湖慈善会后,宋涛做的第一件做的事就是“心露计划助学项目”,资助了1000个东莞贫困学生家庭……
不过,尽管离开球场多年,但当时间回到20多年前,宋涛始终不愿忘记在篮球场上那个年轻的自己。
2004年NBA中国赛上海站,作为受邀嘉宾,宋涛也去了上海。在入住酒店的电梯里,偶遇斯特恩,宋涛与这位NBA总裁打招呼,并做了自我介绍,“你好,我叫宋涛,曾差一点去了NBA打球”。斯特恩一听,很快接上话,“1987年,亚特兰大老鹰第三轮第67顺位,对不对?”
“人家的确很职业,时间过去了这么久,连顺位都记得这么清楚,我都忘记了”。宋涛说。
NBA一直是宋涛心目中的一块绮丽岛屿,他曾那么接近,但命运的风浪终究还是未让他的船靠岸。
宋涛年少得志,在18岁那年就进入了国家队,和现任国家队主帅宫鲁鸣住一个寝室。凭借出色的技术和惊人的弹跳,宋涛很快成为球队主力。
1986年西班牙世锦赛,21岁的宋涛成为中国队最亮眼的明星。在与波多黎各队争夺进入前12强的关键比赛中,宋涛一共扣篮7次,3个盖帽,抢到9个篮板,独得28分,帮助中国队晋级成功,并最终在24支参赛球队中排名第九。这是当时中国队在世界大赛上所获得的最佳成绩。
正是在那次西班牙之旅,宋涛被亚特兰大老鹰队看中。1987年,经过几番周折,宋涛和老鹰队签下了合同。不过,两个月后,宋涛却在一次训练中重伤,膝盖髌骨粉碎性骨折——而就在他手术后100天,在一次上厕所时滑倒,膝盖髌骨再度粉碎成十块。
连续的两次受伤,最终断送了宋涛成为“第一个登陆NBA的中国人”的梦想。那年他22岁。孤独的、忧伤的、坚硬的、敏感的,一起注入身体。缺失的就已经永远缺失了,无力挽回的现实。
“没什么,这或许就是命运的安排”。如今回忆起这一切,宋涛很淡然,他没有当众述说过他的失落,沮丧以及无数次在深夜的叹息。他知道,一切不能从头。而今,宋涛已经49岁,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变得内敛、睿智。
而他的头衔也变味了东莞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以及东莞市政府顾问,人生的蜕变华丽而低调。据宋涛介绍,松山湖去年正式签约32家生物技术相关企业,投资建设资金达43.1亿元,而今年将启动大量载体建设,加快建设和招商的速度。
如何完成华丽转型?宋涛笑言,这依然是命运使然。
那次断送了NBA梦想的受伤后,宋涛其实一直没离开篮球,他之后还去台湾打几年球。2000年退役后,宋涛留在了台湾交大教书。3年后,他转行去了苏州的一家台企,从事芯片行业,成为芯片专家。
2009年初,应广东省邀请,宋涛来到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当时松山湖刚开始与台湾高科技产业对接,顺理成章,在台湾有过9年经历、积累大量人脉的宋涛成为“合适人选”。实地考察后,宋涛对松山湖的环境非常惊讶,没过多久,他就决定将松山湖作为人生的又一个赛场——而这一待又是5年。
生命就这样被切割成了两部分:一个是篮球场上的宋涛,青春活力,天赋惊人;一个是现在的宋涛,穿梭在生意场上,挖掘出了另一种真实的激情和力量,有着知性、有效的执行力。
对于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宋涛总结道:“我都享受,因为这是我不同时段的不同经历。打篮球时,40分钟决出胜负,胜利后你的成就感马上就体现出来了。现在沉淀下来后,也想在场上打球,出出汗,但跑不动了。现在每天都很忙,但也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而且,在宋涛看来,与其说他选择了松山湖,不如说松山湖成就了他,“作为第一个签约NBA的球员,我当时蛮自大的,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受伤后的确有一种从天堂掉到地狱的感觉。不过这事也有好处,那就是,在我转型后才发现,原来的我是井底之蛙,世界真的很大。你球打得再好也只是沧海一粟,其他领域比你强的人太多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