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亚残运会保龄球赛 中国队只备战了两个月

2010年12月17日 09:1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保龄球是本届亚残运会两个非奥项目之一,也是唯一不设观众入场的项目。位于天河体育中心的保龄球赛场在过去的三天以来热闹非常,尽管因为场地所限而未能迎来观众,但这并没有降低该项目的精彩程度。这是一项需要很高的手、眼的协调能力和技术的运动,参加这个项目的亚残运动员却告诉我们,即使不靠眼睛瞄准,只要心中有目标,一样可以击垮前方的障碍。

  赛场上各队选手相互加油

  本届亚残运保龄球赛一共产生10枚金牌,视力障碍的参赛选手被分成三个级别:B1级是双眼无感光,或仅有光感但在任何距离、任何方向均不能辨认手的形状;B2级是视力为从能识别手的形状到0.03和/或视野小于5度;B3级是视力从0.03以上到0.1和/或视野大于5度小于20度。B1级比赛选手可以在特殊设置的扶手和引导员的帮助下完成比赛, 这个级别的选手参赛时必须戴上眼罩,以保证比赛的公平;B2级比赛选手可以借助特殊设置的扶手,其他器材与正常人比赛无异;B3级比赛选手完全遵循正常人的规则。所有级别的选手必须在组委会指定的引导员的提示下获得所剩瓶号和陈设的信息。

  定位扶竿成为B1级选手明确投球方向的最大依靠,每次投球之后,教练员将提示他们还剩下哪个号码的木瓶还没有击中。选手们根据指示调整方向与角度,争取在第二次投球时补中。来自日本队的江村圭巳已经是一名9岁女孩的妈妈,她认为保龄球对于自己的人生十分重要,因为在练习和比赛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朋友。

  亚残运会保龄球赛场上总是能够听到此起彼伏的加油声,这里不分国界,不分肤色,各参赛队伍均互相打气,谁投出好球,教练员与志愿者均及时地给予参赛选手鼓励,这也能解释为何冠军选手的得分并不逊色于健全选手。

  观赛心得

  同是视力障碍选手参加的比赛,盲人门球项目要求观众在比赛过程中保持绝对安静,因为选手需要从球中间内置铃铛的声响来辨别位置和方向,只有在得分和半场结束时才能为运动员鼓掌加油。不过,保龄球则不需要现场处于静音状态,因为参赛选手主要通过特殊设置的扶手和引导员的帮助下完成比赛,现场越热闹,他们的士气越高涨,也越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知多

  保龄球又叫“地滚球”,起源于德国,是一种在木板球道上用球滚击木瓶的室内体育运动,流行于欧、美、大洋洲和亚洲一些国家。比赛时,球道终端将放置10个木瓶成三角形,参加比赛者在犯规线后轮流投球撞击木瓶;10轮为一局;经过多局的投球,按击倒的木瓶数计算得分,得分多者为胜。保龄球需要很高的手、眼的协调能力和技术。亚残运会保龄球B1级比赛选手可以在特殊设置的扶手和引导员的帮助下完成比赛;B2级比赛选手可以借助特殊设置的扶手;B3级比赛选手完全遵循正常人的规则。

  中国队只备战两个月

  队员之前都是门外汉

  中国队主要由珠海市残疾人保龄球队组成,参赛队员包括杜军、黄东玲、黄静欣、梁雄忌和吉叁春,主教练是刘红敏。这支国家队是10月中旬才组建,主要从田径与游泳运动员中选拔组成。杜军表示,最大的困难在于自己是从田径转到这个项目的,“力量比较大、控制不了球,每一球速度不一样,只好一点一点磨练。”黄东玲则告诉记者,她一开始连步法都不会,不过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已经有较大的进步。这也难怪,通过采访,记者才了解到,黄东玲曾经进行过羽毛球、射击和田径的专业训练,梁雄忌曾经在羽毛球和游泳项目上创造过好的成绩,在组建之初,几乎队伍的每一名成员都是保龄球的门外汉。

  不但教队员技术

  还要教比赛礼仪

  回忆起两个月前刚接到组队任务时的心情,时任珠海青年保龄球队教练的刘红敏苦笑着用“愁”字来形容。她需要在两个月内教会队员技术,还要教会他们保龄球比赛礼仪。“队员来自各个专业队,平时的发力习惯都不一样,他们的身体状况也不一样。”黄静欣的视力只有0.03,面对面看人都是模糊的,刘红敏针对她的情况想出一套专门的训练方法,她的平衡能力不佳,还有心理障碍,球道的反光对她的眼睛刺激特别大,一刺激就流泪,未能做到带着目的去投球。在训练期间,黄静欣努力配合着刘红敏的教导,好强的她什么都说行,但是,直到开赛前的一天,她才告诉教练,其实自己看不到。“我很着急,也明白她的自强,所以我一直鼓励她,只要能够顺利完成比赛就是胜利。”尽管黄静欣并没有拿到奖牌,但是刘红敏还是倍感欣慰。

  最让刘红敏感动的是队员们特别刻苦,“他们非常有毅力,特别自强自信,相当勤奋,而且自理能力都特别强。其实我带他们日常生活并不累,他们在纪律、作息时间和房间的整理方面一点都不让人担心,就是留给他们的时间太短了。”原来,普通人大概需要5年才能成才的,现在只给这些亚残选手两个半月,时间上太不充裕,刘红敏认为,如果能让这支队伍练习两年左右,相信他们的水平一定不会比其他队伍差。

参与互动(0)
【编辑:赵彧】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