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开幕式以“启航”为主题拉开序幕、惊艳世界;而即将在11月27日晚8点上演的广州亚运会闭幕式则着力打造一出大型的歌剧,主题是“请把你的歌声留下来”。昨天,信息时报记者走进海心沙,对闭幕式团队进行了深入采访。
78米高帆屏就是歌剧院大幕
走进海心沙,最惹眼的就是正在熊熊燃烧的主火炬塔。围绕在它周围,则是亚运会闭幕式演出的各种排练道具。开幕式上被打造成一艘扬帆启航巨轮的海心沙岛,在闭幕式当晚将变身成一个歌剧院。
和开幕式令人惊艳的一汪碧水的水舞台开场不同,海心沙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多出了一片立体的舞台——在4座LED帆屏下,临时搭建了两座阶梯式舞台,由1500名广东培正学院大学生组成的合唱团将现场大合唱。而78米高的帆屏,开幕式上曾作为少林小子《白云之帆》节目的舞台,闭幕式当晚将变身为歌剧院的大幕——开场的第一个节目,就是在小指挥棒的指挥下,“大幕”徐徐拉开,歌剧也正式上演……
与开幕式“启航”相呼应,闭幕式的主题是“请把你的歌声留下来”,通过8首歌曲的串联,表达亚洲各国人民的喜悦,以及广州人民对45个国家和地区运动员的依依不舍之情。
据悉,8首歌将和交响乐相结合,以1500人的合唱为基调,汤灿、中野良子、谭咏麟、吴碧霞等20多名歌手先后登台演唱。第一首广为人知的粤语童谣《月光光》,将由汤灿以及开幕式上演唱《落雨大》的小女孩潘彦琦、东山少爷,分别以通俗、童声、RAP等不同音乐方式演绎串联而成。
此外,闭幕式还精心编排了6个亚洲国家的歌曲,如印尼的《星星索》、日本的《樱花》、蒙古的《辽阔的草原》等,并邀请该国的知名艺人、实力歌手前来演唱。而最后一首则是谭咏麟、李克勤、古巨基、黄家强、黄伊汶、廖昌永、邓心雯、刘亭婷等多位歌手共同演绎的《凯旋》(《日出东方》粤语版)。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参加合唱的1500人组成了世界最庞大的合唱团,但总体演员数只有2700人,可谓历届闭幕式中演员最少的一次,加上标兵、礼仪等总共才3000多人。总导演陈维亚说,这将是个“短小精悍、别具特色、争取达到精彩”的闭幕式。
广东培正学院1500名学生参演化身变幻风景线
闭幕式上 他们最先出场最后退场
在闭幕式上,广东培正学院的1500名学生将全程参演,他们主要负责文艺表演的合唱部分,同时需要更换七八种道具,营造舞台的梦幻背景。据悉,他们将站在帆屏下的临时舞台上直至闭幕式结束,化身闭幕式上一道不断变幻的风景线。
像背书一样背歌词
据参演的培正学院大三女生刘畅介绍,他们从9月17日开始训练,每天上午上课,下午1时30分至6时、晚上7时至9时都需要排练。据了解,这1500名大学生中大多数人是大一新生,高大帅气的李焕就是在那个时候被选中的。“9月份结束军训后,我们就接到闭幕式演出任务。虽然这是个苦差事,但我们都很兴奋。”
除了每天长时间的训练外,学生们还必须学习很多新歌,并要配合歌曲拿着不同道具做各种动作。据悉,8首歌中除了很多人熟悉的《星星索》之外,有一些国家的歌曲要用本国语言演唱,如《樱花》要用日语,《蒙格尼》则需用印度语演唱。刘畅笑言:“同学中有的是学日语专业的,所以《樱花》对我们还算简单,会日语的同学可以教其他同学发音,并且帮助我们理解歌词的含义。但像《蒙格尼》,我们就完全不知道唱的是什么,只能像背书一样把歌词背下来。”
未必人人都能上场
记者看到,每名学生的身后都有一个浅蓝色的道具箱。原来除了合唱,他们还要根据每首歌的意境配舞。由于要达到完美的演出效果,动作被不断地修改,他们最初排练的动作几乎没有一个是被保留下来的。
其实,参与排练的同学并非人人都能站上这个舞台。为了确保在有人生病、请假的情况下仍保证有1500人演出,因此之前就特别增加了30人的候补。候补的同学可能排练了几个月,最终却未必能登上舞台。
对于身材高大的李焕来说,鱼板、手鼓等道具是小菜一碟,但是拿在刘畅手里这些道具就属于“重量级”了。“在整个闭幕式中,我们是第一个登场最后一个离场的,3个小时的闭幕式上我们都要演出。在文艺演出部分还好,跳舞唱歌5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但后面的仪式部分我们仍然要坚持,并且要大力挥臂为各国运动员助威。一场演出下来,手臂会很酸。”
苦练3个月达专业水平
这支1500人合唱团队,经过3个月的刻苦训练,现在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平。11月19日,在开幕式团队撤离海心沙之后,作为闭幕式演出重头戏的他们第一次站上属于自己的舞台。大一新生陈俊居那天晚上就拍了1000多张照片。“真的站在海心沙上觉得好兴奋呀!之前的辛苦都觉得很值得。”因为闭幕式当晚他们都被要求不准带相机和手机登台,因此他希望能在彩排时多留下一些照片作纪念。对刘畅而言,她的心愿就是希望“能见到刘翔”,“哪怕看到一个背影也好呀!”因为站在舞台的最后方,估计刘翔如果真的出现了,她看到的也就只是一个背影。
记者 杨琳 实习生 杨杏萍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专题:第16届广州亚运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