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本届亚运的45个代表团中,运动员少于100人的有18个,其中文莱代表团规模最小,仅有9人。当实力强劲的代表团目光紧盯奖牌榜时,这些“迷你”代表团也有着同样精彩的“大”梦想。
由于国家饱经战乱,伊拉克赛艇队不得不背井离乡,辗转于美国几座城市备战。“战争与恐惧已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局势恶化时,大家连门都不能出,更别提训练了。”27岁的海德尔说,能心无旁骛地划船,对他们来说已十分奢侈。他在男子单人双桨比赛中获季军,为伊拉克摘得本届比赛的首枚奖牌。小伙子并不愿多谈战争,他希望人们关注伊拉克的运动员,而非他们的苦难。
同样因国内局势动荡而被迫“留洋”的还有阿富汗男篮。他们的训练营设在美国加州,有6名选手常驻美国。但大伙儿不在一座城市,全队想凑齐是件难事。队长马什里基在纽约打工,每周都要“打飞的”参加集训。他和队友们最大的愿望是通过参赛,让国内身处战火和伤痛中的孩子们看到更多“积极、阳光的东西”。
女子3000米障碍赛场上,巴林选手蒂拉洪每当跑到栏架前都要来个“急刹车”,然后像翻矮墙一样小心翼翼地跳过去。这样笨拙但顽强的表现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和对手的尊重。
像蒂拉洪这样的“迷你团”选手最能体现“重在参与”的精神,他们参赛是为了“学习和增长经验”,或仅仅是为了走上赛场。尼泊尔男子110米栏选手乔杜里的预赛成绩比刘翔慢了3秒多,但他以能与巨星角逐为荣:“我俩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但我想跟着他。”裹着头巾、身着长衣长裤的阿富汗女子散打选手乌里娅舒尔首轮就被淘汰,但她依然自豪:“我要让大家知道,阿富汗妇女也在从事搏击运动。”东帝汶一家公司的保安队长巴罗斯3个月前才开始练举重,他在男子77公斤级比赛中的总成绩甚至比女子48公斤级冠军王明娟的还要低,但他希望以此向世界展示“东帝汶的力量”。
当然,“大梦想”也不都是与抗争和苦难为伴,它同样可以很轻松。文莱女子长拳选手李莹诗很珍惜“公款旅游”的机会,利用赛练之余疯狂购物,几乎把行李箱塞爆。黎巴嫩乒球队员莫姆卓可兰和尼泊尔羽球选手苏贾娜主要是来“追星”,前者崇拜王皓,可一直没找到机会和偶像交流;后者幸运地与林丹合影,并大赞“他不仅球技高,人也很好。我喜欢他”,言语之间无比娇羞。 本报记者 王笑笑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专题:第16届广州亚运会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