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已经在北京奥运会上把竞技体育推向了巅峰,如今应该在发展群众体育上有更大的作为。国民体质和健康比金牌更重要。如果国民体质一直不上去,金牌再多,含金量都将大打折扣。
广州亚运会上,主场作战的中国军团全线飘红,金牌数轻松破百。然而这“日进斗金”,博来的不仅仅是喝彩,也有争议的声音。新华社记者撰文,认为金牌丰收是一种虚假繁荣,并不能掩盖中国人整体体质下滑的事实;而中国亚运代表团副团长、江苏省体育局局长殷宝林则提出了一连串的反驳,认为竞技体育就是要争金牌,因而新华社记者的观点是“颠倒是非”。有关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与“全民健身”之争,再起波澜。
应当承认,早期在国家实力相对薄弱的大背景下,“举国体制”集全民之力塑造竞技运动英雄,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尤其在激励民族精神的层面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举国体制”的副作用也在逐渐凸现。体育工作的长期行政化,阻碍了中国体育产业化市场化的进行,且滋生出不少腐败消极现象;一些地方体育主管部门“锦标至上”的思维,导致全民健身事业被忽视。因此,“举国体制”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争议。
从大众精神需求看,金牌的影响力正在被逐步削弱。数十年间,中国体育人才辈出。但并非每一位金牌选手,都能像早期的李宁、邓亚萍、高敏那样,成为激励国人奋发图强的旗帜人物。很多成绩优秀的运动员,能将名字写入体育历史,却并不能深入人心。尤其在近几年,中国体育在世界大赛中获得的金牌和冠军越来越多,在客观上使大众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审美疲劳。本届亚运会上,中国军团虽然在赛场上优势巨大,但已经很难再像以往那样唤起群众对于竞技运动的热情。
金牌和冠军的影响之所以不如以往,不只是因为群众兴趣的转移,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时代的改变。在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的时代,运动员在体育赛场上展示拼搏精神,是维护国家形象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手段。而今,中国可以通过世博会来展示经济繁荣,可以通过“嫦娥奔月”来展示科技进步,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途径日渐多元化,金牌的象征意义越来越小,体育正在逐渐回归本质,那就是增强人民体质。
不可否认,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的胜利可以激发群众的健身热情,但有关统计证明,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每枚金牌的国家投入相当于俄罗斯的28倍,这种高投入取得的成绩对于群众体育究竟有多大的带动作用?如果把其中的资金更多地投向群众健身,是不是会取得更为明显的效果?“举国体制”其实就是举全国之力,打造一部分专业运动员“更快、更高、更强”的成绩,因此就很难再拿出更大的力量去推动群众体育。目前发生这样的争论,证明公众希望能对体育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分配。
近三十年,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时代在变,观念在变,各项体制也在变。中国体育自当与时俱进,中国体育已经在北京奥运会上把竞技体育推向了巅峰,如今应该在发展群众体育上有更大的作为。无论如何,国民体质和健康比金牌更重要。如果国民体质一直不上去,金牌再多,含金量都将大打折扣。评论员 李康宁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专题:第16届广州亚运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