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实地探访亚运之家 “村”里的日子挺舒服

2010年11月12日 11:59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昨天在广州天河体育场看到,志愿者们手擎印有“文明礼让你很棒”字样的标语牌引导市民进入场馆。在自家门口观看亚运会,广州市民用自己的文明礼貌欢迎来自各国各地区的朋友。本报记者 饶强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对于参加广州亚运会的10000多名运动员和4000多名随队官员来说,运动员村就是他们赛时的家。目前,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大部分运动员都已进“村”安顿完毕。他们在村里过得舒服吗?吃、住、行等方面是否习惯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今天进村进行了一番实地探访。

  漫步在公寓楼之间的小路上,记者常能看见一些运动员拿着相机摆拍,特别是来自西亚的运动员,他们对这里的园林景观称赞不已。卡塔尔足球运动员迈赫迪告诉记者,他们国家最常见的就是椰枣树,没想到在初冬的广州,还能有春天一般的感觉。“我得多拍一些照片,回国后让我家人也欣赏一下这里的美景。”他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村里一共有49幢公寓楼、近4000个套间。从楼下仰望,运动员们都喜欢把自己国家的国旗悬挂在阳台和窗外。孟加拉国代表团官员莫萨林说,我之前参加过釜山亚运会和多哈亚运会,这次的住宿条件是最好的,房间既宽敞又明亮,而且服务很到位,有什么需求打个电话就解决了。

  800多种菜肴,菜单每5天一循环,虾饺、双皮奶等广州特色的粤式点心,东亚、中餐、中东、欧陆和东南亚等多种口味任选……运动员们对广州亚运会的餐厅都非常满意。记者在一个餐桌旁看到,一位伊朗举重运动员正和他的教练边吃边聊。他略带遗憾地说:“出于项目的原因,我要控制饮食,特别是热量的摄入,所以不能吃太多的东西,看着这么多美食真是眼馋。还好,每一道菜品上都标着热量和脂肪的含量,我可以放心地吃,不必担心体重会增加。”

  国际区是运动员去得最多的地方,这里有中文学习室、舞厅、卡拉OK室和DVD放映室。中文学习室无疑是最受“村民”欢迎的场所,他们在这里可以学写毛笔字,还能请老师给自己起个好听的中文名。“莫哈明”、“欧桑玛”、“穆护须”……这些独特的中文名,虽然让许多运动员摸不着头脑,但他们还是喜滋滋地举起宣纸,让老师给他们拍照。

  除了书法外,中文学习室还提供国画、中国茶、古筝、剪纸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与互动。并不宽敞的小屋里常常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外国教练员和运动员。(高炜 王洋 王笑笑)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