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解密亚运开幕式:炫丽“海心沙”将令世界沉醉

2010年11月11日 14:26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三面抱江、半弧形的海心沙体育馆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开放式体育场馆,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的广州亚运开幕式表演更是世界独一的创意!

  昨晚,在距离广州亚运开幕还有两天之际,开幕式最后一场彩排预演在海心沙体育馆举行。记者有幸求得一票入馆,提前感受了“海心沙”开幕式的精彩震撼。

  1

  世界将记住“海心沙”

  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全中国、全世界人民记住了“鸟巢”,那么,2010年广州亚运会,将颠覆以往所有关于“体育馆”的印象,人们将会记住“海心沙体育馆”的浪漫、开放!

  昨晚七点,身处广州十多年的“老记”本人首次踏上海心沙。从珠江新城地铁站B2出口随着人流一路南行,远远就望到一座灯火辉煌的约十层楼高的半弧型建筑,整栋楼通体透明灯火璀璨。与传统的体育馆是环形封闭不同海心沙体育馆是一座半弧型的开放式建筑,从外观看更想一座现代化的商场MALL。住在珠江新城沿江楼盘的居民,从家中的阳台就可看到体育馆内的场景。

  记者坐下时才发现,整个看台坐西向东,东、南、北三面被一览无余的美丽珠江环抱,北望广州CBD珠江新城,南对“小蛮腰”广州电视塔,正东面向的是一汪分流而过的珠江水。正因为这种半开放式的设计导致场馆座位十分有限,合共5场的预演也才满足了十万市民的要求,而开幕式门票据说已炒到过万元。

  2

  真正“以珠江为舞台”

  此前记者就获知广州亚运开幕式将体现“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的舞台设计理念。直到昨晚身临其境,才有了真切体会。

  开幕式的实体舞台延伸出去,珠江也被容纳进来成为一个水陆结合、虚实互动的广义大舞台。从实体舞台向北边江面望去,一艘艘挂满彩灯、形态各异的彩船在江面上飘浮着,这些彩船并非只是摆设装点着夜景,据悉,在正式开幕式这一天,来自全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运动员及官员,共计约万人,他们将从白鹅潭登上这些彩船,顺江而下,抵达海心沙,也成了一道流动风景,鲜活地呈现于欣赏开幕式的观众眼前,届时全城同庆的壮观场面是如何的震撼!

  北岸江边,一道长达数百米的巨型LED液晶荧屏,光彩夺目,轮番展现着亚洲各国人民的笑脸、广州的城市面貌,人们在欣赏实体舞台的表演时也通过这条展示长廊认识广州、了解中国。

  3

  大做水文章凸显“岭南特色”

  水,是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重要表现载体,在开幕式的节目演出中也充分体现了广州是“岭南水乡”这一特色。

  开幕式由“一滴水”拉开帷幕,岭南小调《落雨大》的歌声响起,坐在一片芭蕉叶内的广州女孩从天而降,她将带来的一滴圣水汇入大海,带着观众们正式“起航”……

  整台演出分《大地之水》、《海洋之舟》、《白云之帆》、《花城之邀》四大篇章,表演时间约为1个半小时。节目中包括了象征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源地的中国古代三桅帆船,有象征海洋文化的渔家姑娘、渔灯……

  所有节目中最具震撼力要数以“风帆”液晶屏幕为背景的《白云之帆》。当帆形的屏幕展现成田径场背景时,被钢丝拉索悬挂在空中的180名悬空人在屏幕前变身运动健儿,做出在“田径”场上跨越、奔跑的动作,给观众呈现出一幅立体的赛事场面……

  4

  主题曲《重逢》体现亲和柔美

  昨晚的彩排并没有展现点火形式,将保密到正式开幕式的最后一刻。

  全场开幕式音乐方面共有五首最重要的音乐,除了《落雨大》、《时光》、《日出东方》、《重逢》,最后一首在彩排中也迟迟不肯露出庐山真面目。据悉,最后一首歌将出现在点火环节之后,届时将会有一位中国超级巨星进行歌曲演绎,但对演唱者及歌曲名称却一直未有揭晓。

  而此前已传唱多时的主题曲《重逢》由著名音乐人捞仔、徐荣凯联袂打造,杨振宁、翁帆夫妇译写英文歌词,并由毛阿敏、孙楠演唱。昨晚的彩排上也特意播放,但二位明星并没有到场现场演唱。

  据亚组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1990年北京主办亚运会时的会歌选择了《亚洲雄风》,其激扬高亢、振奋豪放的特点,与当时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十多年已初步取得各项成就、亟须通过举办大型赛事来扬国威、展实力、获得国际认可的国情特点相符;如今再过二十年,亚运会在中国重逢之时,中国国力已是大大增强,成为国际上一个重要的力量,赢得了广泛的尊重,此时,中国更需要的是通过举办一个国际性赛事广交友谊、共唱和谐,获取可持续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因此,亚组委选择了《重逢》这样一首曲调柔美、亲和、婉转而不失大气的歌曲,“这首歌曲很大气,但不一定是气势大,而是温暖、从容、淡定的‘大’。”“这首主题歌反映了当前我国的国情和国民心态。”亚组委宣传部负责人解释说。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古国真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