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首次参加亚运会 张大维擎五星红旗入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1974年首次参加亚运会 张大维擎五星红旗入场

2010年10月12日 13:46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人民网10月12日报道(记者 许立群)“我的亚运情结会比奥运情结更久远、更深厚。”


受访者:张大维

  “我没有参加过奥运会,亚运会是我运动生涯中最高的竞技舞台。所以,我的亚运情结会比奥运情结更久远、更深厚吧。”64岁的张大维如是说,或许这种感慨正是那个时代运动员的集体心声。

  1974年,第七届亚运会在伊朗德黑兰举行。在诸多国际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久别国际体坛的中国终于重返世界体育大家庭,中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登上了亚运会的舞台。开幕式上,手擎五星红旗、雄赳赳走在中国代表团最前列的正是旗手张大维。

  “尽管当时的政治氛围还比较紧张,但中国代表团还是得到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欢呼声。”对36年前的往事,张大维记忆犹新。“我们是迈着正步通过主席台的,男选手身穿笔挺的中山装制服,女选手穿的是有点儿旗袍样式的连衣裙,也很得体。大家都精神抖擞,就是要展现出中国选手良好的风貌。”

  如今,谁是代表团旗手已成为开幕式上的一大悬念,而在张大维时代,他在开幕前两个月就获知了自己的光荣使命。当年的张大维是中国男篮主力队员,身材高大、仪表堂堂、球技出众。为了在开幕式上展现中国健儿的风采,不仅是张大维,所有参赛队都在训练之余踢正步、走队形。“整整练了两个多月,队里还专门请来了军代表进行指导、纠正动作。”

  登上亚运会赛场时,张大维已28岁。如此“高龄”才有机会第一次见识国际大赛,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或许正是因为机会得之不易,张大维和队友们才格外珍惜,每一场比赛都竭尽全力。最令张大维刻骨铭心的是与韩国队的两次较量。那是中国队第一次在国际赛场与韩国队遭遇。小组赛时中国队打败了韩国队,然而半决赛再战韩国队,中国队114∶119告负。

  “我们就是输在缺少大赛经验。”张大维几乎记得那场比赛的所有细节。“我们在下半场还一直领先,但最后几秒后卫出现失误,被对手追上,最终在加时赛中以5分惜败。那天晚上,全队总结会开得异常热烈,失误球员懊悔得直掉眼泪。论实力,我们是能够战胜对手的。”

  亚运会赛场外的风光和景致,也让张大维念念不忘。可以容纳上千人就餐的大餐厅、厨卫俱全的公寓式套房,亚运村里的一切都让中国选手们倍感新奇。“就是拿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德黑兰亚运村的条件也非常好。”

  “那时我们外事纪律非常严格,刚进村时中国选手都比较拘谨。不过在那种欢快的氛围中,各国选手彼此间的友好自然而然地就表现出来了。”张大维记得,中国代表团特别用专机从国内带来许多食品,有罐头、咸菜、花生、糖果等等,一部分是给离不开中餐的中国选手增加补给,还有一部分是用来招待其他国家代表团。“我们还带来不少纪念品,丝巾、刺绣之类的特别受欢迎,大家抢着要。”张大维说,他珍藏着许多在德黑兰收获的礼物,有队旗、纪念章、运动服等等。空闲的时候,张大维经常会将这些宝贝小心翼翼地摩挲一番,那些美好的时光便又重现眼前。

  旗手,无疑是一个代表团的标志和骄傲。但囿于当时传播手段的局限,张大维没能像后来者那样一夜成名,但他依然认为亚运会在深刻改变、塑造着他的人生。“亚运会让我积累了经验,开阔了眼界,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体育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1986年,张大维与亚运会再度结缘。在汉城亚运会上,作为主教练的张大维率领中国女篮勇夺桂冠。此后,张大维的目光又投向了世界篮坛。近年来,作为电视台的篮球解说专家,张大维对NBA赛事的精彩解析也是在为中国篮球继续寻路。

  德黑兰亚运会不仅是张大维的起点,也是中国体育的起点。可以说,亚运盛会与中国体育相互需求、相互成就、相得益彰。因为中国的参与,亚运会终得完满;而站在亚运会崭新的台阶,中国体育向着世界体育高峰开始了顽强地攀登。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