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体育追梦之旅并没有因为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夺冠而停止,而是找到了新的目标——从体育大国成长为体育强国。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27日在这里向记者们畅谈了北京奥运会后两年里中国体育的变化。
在采访中,刘鹏反复强调,建设体育强国要摒弃短视思想,花大力气,下大决心,把战略性,基础性,长远的大事抓好,才是对未来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对中国体育事业负责。
群众体育设施建设“超速”
体育强国的标志是什么?刘鹏第一个提到的便是群众体育。他说,一直以来,群众体育都是中国体育基础性的“短板”。奥运会后,第一部以全民建设为宗旨的行政性法规《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为改观这个问题提供了巨大政策支持。
政策推动了政府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刘鹏说,今年总局在全国督导《全民健身条例》实施过程时发现,已经有23个省市区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了财政预算,29个将全民健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步,要通过省区市工作,推动延伸,向市县一级延伸,构建从上到下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他说。
对于老百姓来说,全民健身的概念大多体现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体育设施。刘鹏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例,表示这两年体育设施建设非常迅速,甚至超过了预想。
十一五规划要求用5年时间,在全国1/8,也就是10万个行政村建立诸如一个篮球场加两个乒乓球台这样最基本的体育设施。不过到2009年底,全国就已经有17万个行政村建立了类似的体育设施。刘鹏说,预计今年年底会有超过20万个行政村拥有基本体育设施,比计划翻了一番。
总局还与教育部密切合作,希望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设施,为公众提供体育锻炼的便利。刘鹏说,全国65%的体育场馆在学校,如果这些资源能盘活,将大大增加群众身边体育设施。目前全国有3200所试点学校,带动28000所中小学开放体育场馆。
此外,制定全民健身计划,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以及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的工作也都在进行中,刘鹏说。
参与互动(0) | 【编辑:闻育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