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3点08分,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发表了一篇博客,他指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气势恢宏的“击缶”表演,演员们击的并非缶,而是击鼓,他甚至直言不讳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臆造出‘缶’这样一个怪物展现给世界”。这是马未都《奥运会的文化遗憾》系列博文的第三篇,在此之前他先后指出:“中国印”上的“京”字应为小篆的“文”字,不应该解释为“北京”的“京”;按照中国文化传统,画轴的展开方式也不应该从中间向两边展开。
马未都从今年8月8日开始发表《奥运会的文化遗憾》系列博文,在当天早上8点59分,他上传了5篇系列博文的第一篇《中国印》。对于为何在北京奥运会过去两年之后,自己要写这样的探讨性文章,马未都在《中国印》的开篇写得很明白:“《奥运会的文化遗憾》为一组五篇小文,依次为《中国印》、《大画轴》、《击缶》、《活字》、《口号》。此为第一篇。补充一句,我对奥运会的全体工作者充满敬意。今天是奥运会开幕两周年。两年前此时的中国人处于亢奋状态,欢呼这一举世瞩目的时刻到来。的确,绚丽耀眼的开幕式让国人扬了眉吐了气,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很多遗憾之事当时说是不合时宜的,如果强说可能会被淹没在纵情的唾液之中;再过几年说又恐记忆消失,多数人会不知所云;那么,只有趁着我们冷静下来,还有记忆的时候回顾一下。”
中国印被解释为“舞动的北京”,这个舞动红绸的小人问世后受到多方称赞。然而,马未都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中国印上的文字是“文”,而不是大家所公认的“京”:“以篆书而论,这个字明白无误地是个‘文’字,可以归为小篆。中国书体均有法则。篆书无论如何篆,它的笔画亦不可违背法则,就连九叠篆亦是如此。‘京’字口部一定独立,小部一定三笔;而‘文’字下部一定交叉,谁写也要遵循这一法则,逾越即视为错字。”
在8月10日,马未都又发表了第二篇博文《大画轴》,他认为北京奥运会上那幅美轮美奂的画轴的展开方式错了:“这幅巨画由中间向两边打开,展示千里江山。而中国画的传统是,无论画轴长短,均从一头启始,由右向左展开,从中间向两侧打开是外国人看地图的方式。遗憾的是开幕式上这幅大画轴的表达太西方化了,将中国人所创造的神秘破坏掉了,一览无余地由中间直接打开,寡然无味。”
马未都纠错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第三篇博文就是昨天的《击缶》了:“将缶做得如此古怪,又蒙皮击打,有些出格,虽为‘缶’形,实为‘鼓’质。在中国,击打后发出轰轰巨响的乐器只有声名远播的鼓。很可惜我们这样独特而优秀的鼓文化被改得走样。臆造出‘缶’这样一个怪物展现给世界,当满场‘缶’声震天时,我一阵阵担忧,这难道就是我们的文化吗?”
尽管北京奥运会过去两年时间了,但马未都的《奥运会的文化遗憾》系列博文依然引起网友的强烈关注。截至昨晚9点,马未都的《中国印》博客已经有接近100万的点击率,网友的留言也多达4000条。同时,《大画轴》和《击缶》的点击率也分别多达14万和3万。 成都商报记者 李晶
参与互动(0) | 【编辑:刘通】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