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7月26日电 清华大学跳水队总教练于芬教授在教学与研究之余,笔耕不辍,厚积薄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她的回忆录第一部即将出版面世。
今年是于芬投身跳水事业38周年,也是她组建清华大学跳水队第12个年头,作为中国跳水从崛起到辉煌的参与者,她确实有很多话要说。回首往事,于芬一如当年的意气风发,只是显得更加从容、睿智与练达,使记者强烈感受到,唯有曾经沧海的人才能如此淡定,如此大气。
谈起世人关注的那些热点话题,于芬轻轻地摆了一下手:“思维方式不同,利益诉求相左,努力目标各异,多元化社会里这是正常现象,我只是坚守我的一亩三分地。”看来我们或能在她的书里找到过往的痕迹。
“俗话说,知易行难,但是达到对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是个反复实践反复试错的过程,需要极大的努力和耐心,需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在问到知与行关系问题时她这样回答道:“当然,把知和行结合起来就更不容易,因为这不仅仅是凭着当事人良好的主观愿望就可以实施的,还要面对复杂的客观环境,因时因地因人谋定而后动,你看,跳水创新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
在记者进行这次采访时,全国跳水冠军赛正在如火如荼展开,已有曾经在清华大学跟随于芬训练的六名弟子进入前三名,其中,何姿获一米板和三米板冠军,施廷懋此项第三;林跃全能冠军、十米台第三名,杨礼光亚军;周吕鑫十米台冠军,双人第三;刘娇获女子三米板第三名。作为培养了伏明霞、郭晶晶以及众多世界冠军的著名跳水教练,她的成功之道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跳水运动都是弥足珍贵的。
当然,每个人对于成功的认识不同,正如于芬教练所说:“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奥运会冠军,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功。作为个体的你所要做的就是在面对各种艰难、挫折时,一如既往地坚持,并探寻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努力、努力、再努力,直到成功,这样的专注才会获得持续的成功。”
从获得奥运冠军的几率上,于芬教授也给了一个具体的数据,她说:“有研究数据表明,每4300人中才有一个人能站在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其余的四千二百多人并非没有成功,只要不放弃他们都能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达到自己确定的成功目标。这一点对于现在面对高考失利的考生来说,或许能让他们走出暂时的失败阴影,整装待发,为自己下一个成功启航。”其实,从于芬教练和她的弟子的经历看,确实通过各种艰难和挫折的磨练,使得他们更加坚强,并取得喜人的成绩。其中,伏明霞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赛前训练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决赛时都发着高烧,但她没有退却,最后才创造出一个个传奇。
记者了解到,于芬从2007年开通自己的博客后,经历了3年多的积累,她决定写一本自传体的励志书,坦露投身跳水几十年来的心路历程,并以此书激励读者,为人生成功继续努力。目前该书已经结稿,近期付梓,不日将与读者见面。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