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台北西门町成都路上的红楼剧场已有近百年历史。它兴建于1904年,因为整个建筑呈八角形而被称作“八角红楼”。1908年改做演艺场所,是台湾第一座示范性的公营市场,曾是说书和其他表演艺术的重镇,也是台北老商业区——西门町一带的电影娱乐中心。1970年以后逐渐衰微,几乎被人遗忘。2002年,被再度开发,成为餐饮,展览,剧场三位一体的文化世界。 中新社发 路梅 摄
|
位于台北西门町成都路上的红楼剧场已有近百年历史。它兴建于1904年,因为整个建筑呈八角形而被称作“八角红楼”。1908年改做演艺场所,是台湾第一座示范性的公营市场,曾是说书和其他表演艺术的重镇,也是台北老商业区——西门町一带的电影娱乐中心。1970年以后逐渐衰微,几乎被人遗忘。2002年,被再度开发,成为餐饮,展览,剧场三位一体的文化世界。 中新社发 路梅 摄
|
中新社台北十月十七日电 题:探访西门町百岁“红楼剧场”
中新社记者 杨旭 耿军
出台北捷运西门站一号出口,穿过一条不宽的马路,在一片现代楼房和店铺的环抱中,一座砖红色八角洋楼显得格外醒目,这就是西门町极负胜名的“红楼剧场”。今年,它整一百岁。
一楼大厅里,正在举办“百年祝福,红楼物语”特展,一幅幅图片和详尽的文字,告诉人们红楼剧场的前世今生。
一九0四年前,此处是台湾官方兴建的市场,后拆除,由当时甫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的建筑师近藤十郎设计,新建市场,前为八角楼市场入口,后为十字架型市场主体,于一九0八年十二月建成,时称八角堂。
不同时代的台北人,对八角堂有不同的记忆。日据时期,八角堂楼上楼下都是杂货店铺,十字楼市场则贩售肉品罐头及日常用品,高级洋货,精致日货,优质台湾货一应俱全,到这里买泊来品成为时髦活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三年,八角堂改为剧场,上演京戏、说书、相声、话剧等,成为外省人思乡的寄托。一九六三年后进入电影时代,是最风光的娱乐场所。一九九0年,因设备陈旧而歇业。一九九七年重修并正式命名“红楼剧场”。二000年七月一把大火将八角堂后边的十字楼烧毁,二年后经“古迹再造”,“红楼剧场”风雨之中再出发。
一楼大厅左侧门口的一面墙壁上,画成当年“红楼戏院”售票处的模样,公布“今日上演梁山伯与祝英台”,并贴着旧式“梁山伯与祝英台”海报。如不仔细看,还真不觉得这售票处是假的。
大厅后面的一排展示窗里,摆放着旧时店铺卖的洋线和使用的计算器、称、算盘、名片印模等,让人脑海中浮现出昔日繁华的景象。
大厅两侧一是咖啡座区,一是纪念品贩售部,卖的是现代品,招贴画却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款样,别具情调。咖啡座区,有两三桌客人,谈笑风生。记者注意到,此区所用桌椅一应旧式,墙上挂有多幅黑白照片,其中一幅标有“昭和十年二月八日台湾新闻社全岛贩卖店会议纪念摄影”字样,大概是想营造一些故时气氛吧。
二楼剧场十分简易,桌子椅子可根据需要调整摆放位置,约能容纳二百余人,天花中心处安装一盏巨灯,一道道钢梁从中心向四角发散,犹如太阳放射的光芒,颇为壮观,这也是设计师的匠心之处。记者造访时没有演出,门口的节目单显示,每周四、五、六、日,均有现代戏剧、怀旧音乐、流行音乐、传统戏曲轮番上阵,鼓乐之声仿佛就在耳边。
从一楼通道穿过,来到十字楼,十几家“创意店”分两侧排开。这里出售的商品多是店老板自主设计自行制作的新货色,有服装、饰物、工艺品等,其中不乏构思独特的东西,追求个性化消费的人可能寻找到心仪之物。
台北市文化局特意对此作出诠释,希望“红楼”不只是西门红楼,更是台湾观光据点与文化地标。
这也许是百年“红楼”的“新概念”吧。(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