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台北九月四日电 题:从“开喜乌龙茶”到“老子曰”
——专访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人叶两传
中新社记者 曾嘉 董会峰
二十多年前,他看到包装茶的商机,一手打造出“开喜乌龙茶”的品牌形象,用了八年时间让“开喜婆婆”、“新新人类”、“喝茶五千年”成为流行用语;二十年后,他看到了“道”可载茶,二年时间成功把自创品牌的“Lao Tsu Say(老子曰饮茶)”推上时尚法国的舞台。
他是叶两传,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行者。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他说,“海峡两岸的文化创意人应该充分合作,因为我们有责任让西方人在生活体系中认同并体验中华文化。”
作为二十多年前台湾重要的广告创意人,叶两传以行销“开喜乌龙茶”在一九八五年掀起台湾的罐装茶饮料革命,让瓶装冷饮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占领台湾市场,一九九四年“开喜乌龙茶”更创造超过新台币七十亿元销售佳绩。
“当时看到茶文化被日本人发扬光大,感觉自己应该做些事情,毕竟茶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回忆当年,叶两传首创“冷饮茶”概念,用文化、艺术行销的方式,推出“开喜婆婆”、“新新人类”等广告,颠覆华人三千年来喝热茶的传统习惯,将茶饮料推居市场领导地位,并影响全亚洲。
当年推动“开喜乌龙茶”的时候,叶两传就认为茶是可以卖一百年的商品,也深信中国茶有机会成为世界级饮品。“西方人谈中华文化大都只知道长城、故宫、中国菜等,但在他们的生活系统里并没有接受中华文化,而中国茶便是一种可以融入他们生活习惯的文化,但要通过什么方式让他们接受呢?”
一九九〇年起,叶两传开始陆续代理法国多个品牌产品到台湾市场,去了法国上百次,因为一直想把中国茶饮料推到西方,每次出国他必看当地的菜市场及零售店,从菜市场观察西方人的生活美学,从零售店看饮料种类的变化。
到了一九九八年,对市场很敏锐的叶两传感觉时机来了,靠过去累积下来的创意脑袋,为品牌找一个响亮的、且欧洲人不陌生的名字。
“取名‘老子曰’是因为调查后发现,欧洲人最熟悉的东方人名有三位,分别是孔子、老子及毛泽东。毛泽东有政治上意涵而未被考虑,孔子虽然比老子有名,但西方人对老子的好感度高于孔子,因为老子讲的Let it be(顺其自然)等思想,很吸引西方人。”
叶两传说,由于二十世纪日本“禅(Zen)”已在西方取得时尚地位,二十一世纪,中国热正在西方崛起,西方人对“阴阳”深深着迷,让他相信强调一切都是动的“道(Tao)”,应可成为西方人喜爱的东方时尚代表。后来他又为老子加了“曰”字,变成“老子曰”,让这个品牌也有了动作感,更符合茶泡开时的感觉。
他同时设计在每种茶的包装袋上都印有老子《道德经》的一句话,如铁观音茶包装袋上引用了《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由于“老子曰”的包装、色彩,都颠覆一般人对传统东方茶的既定印象,又有老子、道的文化意涵支撑,目前“老子曰”在欧洲拥有一百八十个销售据点,光是法国就已进入老佛爷百货(Galeries Lafayette)、彭玛榭(Bon March)、春天(Printemps)等百货公司超市通路。
叶两传说,欧洲人看文化创意产业,不只要看产品,还要看背后有什么文化内涵,主其事的人有过什么创造历程。因此,文化品牌在异国行销成功的关键,不能只是一厢情愿地自我推销,与当地文化连结,才可能吸引当地媒体报道,如此才算取得零售市场的入场券。
“文化产业不只是展演艺术文化售票赚钱而已。”叶两传认为,从艺术到行销之间应环环相扣,如此品牌才不会只是赚钱,而是有自己的精神,寿命才会长远。未来叶两传也希望和大陆同行多多沟通,交流看法,一起合作,让更多西方人在生活上认同中华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