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台北二月二十五日电 题:掌中演义大世界 世袭五代布袋戏
--记台湾新兴阁掌中剧团第五代掌门人钟任壁
中新社记者 黄耀辉 陈立宇
钟任壁的“掌中戏”生涯是从在剧场门口把风开始的。
记者在钟任壁家采访时,七十五岁的钟任壁告诉记者,在日本占据台湾时期,演出闽方言的“掌中戏”属于非法。
台湾“掌中戏”又称台湾“布袋戏”。布袋戏是台湾民众喜爱又富有地方特色的一个戏种。演员把各式戏中人物道具套在手上,伸出“戏帘”表演,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仍然是台湾民间休闲生活的最爱。
“布袋戏”溯源于大陆福建泉、漳一带。 新兴阁钟氏开基始祖钟五全。一八二八年(清道光八年)从福建漳州渡海来台,在西螺落籍创立协兴布袋戏团,成为台湾“布袋戏”最早的专业剧团之一,后经钟登风、钟登禄、钟登寿、钟秀智等,传至钟任祥,正式以“新兴阁掌中剧团”命名。
“钟任”为复姓。第五代掌门人、现任团长钟任壁,自幼承袭家传潮调布袋戏,十七岁独掌日间主演,因演技精湛、道白清晰,被称“西螺幼狮仔”扬名于戏界。在传统掌艺上,除了将生、旦、净、末、丑的口白、动作表达的栩栩如生外,更以武戏虎虎生威脍炙人口,有“南钟北李(李天禄)”之誉。
自幼习武的钟任壁,“双手旦”、“武打”为其绝活。
钟任壁说,剧团不衰的原因在于秉承“传统与创新”,而每次的创新,都是台湾戏剧界的“震动”。
一九一一年,剧团第一次创新,自编故事性强、剧情高潮迭起的《肖保童白莲剑》,开创了舞台时空转换、“飞人行侠”的台湾“剑侠戏”的表演先河,轰动台湾戏界和文学界。
而把“少林功夫”搬进“布袋戏”,是一九二五年的创新。钟任壁告诉记者,剧团表演的布袋戏《清宫三百年》,就是“棒子加故事”的热闹戏。
《大侠白草翁》是一九五三年钟任壁参与的创新剧目,主人翁是打不死,有特异功能的“超人”,加上音响效果的宣扬,引领了台湾“金光戏”。
“一口道尽千秋事,十指弄成百万兵”。钟任壁的掌中魅力,就是不断创新,改革。
钟任壁说,传统戏的传承希望在儿童,只有儿童跟上来,才是“掌中人”的安慰。
老先生说,木偶有灵能做我,空心无奈寄人行。民族的传统文化,让他终身受益,他也在毕生努力把布袋戏展现给世界的舞台。
钟任壁是最先走出台湾应邀率团到大陆、韩国、澳洲、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瑞士、爱尔兰、西班牙、墨西哥、斯洛文尼亚及匈牙利等五十多个地区和国家演出,以掌中戏进行文化交流的台湾艺术家,因此当选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二十一世纪二千位世界杰出风云人物”。
二00三年,台北市授予钟任壁“布袋戏终身成就奖”。去年受聘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兼任教授。
钟任壁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前刚从日本演出载誉归来。他说,日本观众非常喜爱布袋戏,可自己在台湾却要二十多年如一日为传统布袋戏的生存呼吁奔波。
据他说,目前台湾戏曲学院开设有舞蹈、客家戏、音乐、综艺(杂技)、歌仔戏等多个专业,而在台湾影响很深的布袋戏却不在其中。
没有专业的学习地方,就来业余的。钟任壁说,谁想学布袋戏或研究布袋戏都可以找他,他的弟子已遍布世界各地。
新兴阁掌中剧团第六代掌门人、副团长,钟任壁的儿子钟任粱告诉记者,越民族的东西越传统,但在他的下一代中,只能鼓励学布袋戏,不敢提倡职业化了。
他说,家族七代人都在传统布袋戏中陶醉,如今,却在传承中犹豫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