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台湾蓝绿两大势力最看重的,是“立法院长”的议事主导权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陈星发自北京 国民党的王金平与民进党的柯建铭,谁有可能是下届台湾“立法院”的带头大哥?
虽然离明年1月的下届“立委”选举尚有时日,但是蓝绿阵营均已开始全面起跑。相应地,“立法院”龙头之争也再次成为焦点。
“立法院长”权力多大
“立法院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为何蓝绿双方争夺如此激烈?
简单来说,蓝绿两大势力最看重的,是“立法院长”的议事主导权。按照台湾当局“立法院组织法”规定,任期三年、由“立法委员互选产生”的“立法院长”,主要职能是组织议事和协调沟通。
此外,诸如召开“立法院”临时“院会”、如果议事出现分歧时组织协商、维持议事时的会场秩序等,也在“立法院”这个“带头大哥”的职权范围之内。除此之外,“院长”和普通“立委”在“立法”权限上的区别并不大。
当然,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立法院长”也可能扮演关键角色。如台当局“立法院职权行使法”第六条规定,“立法院会议之决议,除法令另有规定外,以出席委员过半数之同意行之,可否同数时,取决于主席。”但是这种情况一般较少出现。
“立法院长”的地位,决定了他是“立委”们甚至党派之间进行协商的重要桥梁。这些对政治人物来说,都是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此外,“立法院长”的选举,也是展示政党实力的重要机会。
龙头之争向来激烈
蓝绿双方对“立法院长”宝座的争夺,一直就很激烈。
1996年民进党发动“二月政改”,推出施明德竞逐“立法院”龙头,双方争夺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结果,施明德以一票之差输给王金平。
相反,在2002年1月举行的第五届“立法院长”选举中,却又是另外一种情形。泛绿阵营出于拉拢国民党本土派的考虑,对寻求连任的王金平公开表示支持。因此,在这次选举中,双方激烈争夺的是“副院长”一职。结果,王金平以96.9%的得票率当选“院长”,国民党候选人江丙坤以9票的优势险胜民进党候选人洪奇昌,当选“副院长”。
而2005年初进行的“立法院长”选举中,国亲整合出的候选人王金平、钟荣吉击败泛绿候选人组合民进党柯建铭和“台联党”黄宗源,成为“正、副院长”,守住了“立法院”的议事主导权。
四大因素决定选举结果
目前蓝绿双方在此次“立法院”龙头的争夺上,已经展现出浓浓的火药味,但是“立法院”新的带头大哥是谁,仍有许多变数。
其一,直接决定谁能胜出的最关键因素,是在这次“立法院”重新洗牌后双方的力量对比情况。力量占优的一方,在保证自己候选人当选问题上更有发言权。
其二,“立法院”内政党力量分化的组合,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各个阵营内部的整合情况,特别是各个政党对自己成员约束的硬度,能否保证不跑票,将所有力量全部集中起来支持自己的候选人,更是至关重要。
第四,候选人自身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