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5日电 台湾促进和平基金会四日公布《负面族群语言报告书》,汇整十三年资料发现,因选举白热化,十一月是族群关系痛苦指数最高月分,其中以“立委”选举及“大选”时最严重。基金会执行长简锡堦表示,两大政党政治冲突,不在政策,而是统“独”议题的影响,族群动员成为最有利的政治操作。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对于目前负面族群语言无孔不入现象,岛内的第三社会党召集人周奕成认为:“因为台湾天天都在选举”,才会让负面族群语言一直存在。
选举年很痛苦
台湾促进和平基金会今年五月起,汇整岛内三家主要纸质媒体从一九九四年至二00六年关于负面族群语言的相关报道,从中发现,“族群对立”报道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一到三月及十到十二月。
和平促进会族群语言小组召集人的李广均表示,十一月负面语言最为严重,是非选举年的三倍,成为族群关系痛苦指数最高月份。
李广均指出,十三年间,台湾共举办三次“大选”、四次“立委”选举、三次县市长(含县市议员)选举及四次台北高雄市长(含市议员)选举、一次“省长”选举,只有一九九九年及二00三年没有选举活动。
负面语言激增
他说,以《中国时报》及《联合报》为例,非选举年有关“族群对立”的报道总数分别为三十六次和四十次,到了“立委”选举年,报道次数分别跃升到九十次及七十四次,都高过非选举年。
特别是在十一月,“立委”选举年负面语言报道次数快速上升,几乎是非“立委”选举年的三倍,显然“立委”选举活动对“族群对立”报道次数的影响很大。此外,仅有一次因为红衫军运动,虽然是在非选举年九月,“族群对立”报道次数,却略高于“立委”选举时期。
李广均说,除了“立委”选举,四年一次的“大选”,影响媒体“族群对立”报道次数也很严重。非“大选”年时,中时、联合相关报道次数分别为四十七与四十八次,但一到“大选”年,立即增加为七十一次及五十八次。
两千年分水岭
有趣的是,一九九六年三月“大选”期间,媒体族群对立报道次数,没有很明显,中时及联合报道分别只有五次与二次,但到了二000年,明显上升为十三次与十一次,二00四年更高到十四次及二十二次。
李广均认为,二000年三月前,民进党尚未执政,但二到三月有关“族群对立”报道次数开始升高,是媒体效应,还是此次的“大选”有特殊政治意义,引起族群对立的隐忧,需做更多研究才能厘清。
值得注意的是,一九九七年是族群最平和的一年。李广均表示,那年刚好发生震惊社会的白晓燕案,因为歹徒凶残行径,让台湾民众惊觉,治安败坏与官僚无能已到令人无法忍受程度,大家也感受到,除了族群问题,还有更重要的事,需要社会努力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