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二,有着330年历史的金门迎城隍传统民俗庙会将在金门后浦老街区登场。图为妆人化妆嘉年华15日在金门后浦总兵署前广场上举行。 中新社发 罗钦文 摄
中新社金门5月16日电 题:金门迎城隍 330年文化薪传
中新社记者 罗钦文 董会峰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二,已经成为了台湾金门的一个文化符号,一种传统记忆。在那一天,无论旅居在外是远还是近,金门人都会回到家乡,与本土乡亲一起以虔诚之心扶老携幼迎城隍。
“迎城隍是所有乡亲的共同美好记忆,从妆人、旗队、随香、蜈蚣座,到搭戏棚、扛辇、扬大旗、打锣鼓等等,都彰显着金门传统文化的精彩魅力。”身为金门人的金门县长李沃土,深知“四月十二迎城隍”对金门人的意义及其文化薪传的责任。
距农历四月十二还有9天,但一年一度的金门迎城隍活动已经在金门登场。虽金门迎城隍也没有大甲妈祖绕境的赫赫声名,但从李沃土县长14日亲往台北送佛帖邀请全台城隍庙到金门共赴迎城隍盛会开始,迄今已有330年悠久历史的金门这一饶富闽南民风的民俗大典,就又揭幕上演了。
“城隍”原指可以防卫野兽和外族入侵、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城廓壕池,古时被人们奉为城市的守护神而加以崇拜。这就是中国城隍信仰的缘起。金门岛上1387年始有城的建制,并于城内设置城隍庙,才有了城隍信仰的开端。
从明到清,小小的金门岛上陆续出现了3座城隍庙。不过,今天的金门迎城隍活动却是以后浦城隍庙为主角。1680年,岛上所设的总兵署迁到现在的后浦,城隍爷也在当年的农历四月十二分火到后浦奉祀。此后,金门即以这一天为后浦城隍爷生日,举行民间盛大的庆祝活动,经久不衰。
时至今天,迎城隍庙会已经演变为了长达一个月的金门国际文化艺术节,多了嘉年华的时代风尚。总兵署前广场上,岛上民众带着孩子前来参加妆人化妆比赛,孩子们古装装扮,满脸描红画绿,出演自编自导的节目,引得围观者喝彩声、欢笑声不断。而且,当晚,这些“妆人”还游行踩街。
除了妆人化妆比赛,还有阵头的“神辇”、“蜈蚣座”体验以及扛辇转大人——迎辇成年礼等活动,都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和游客的参与,使古老民俗有了传承不衰的生命力。城心感动迎城隍文化展,海峡两岸节庆文化与观光学术研讨会,传统戏曲和乐团展演,则释放了迎城隍活动的文化积淀与张力,为传统庙会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跟随“妆人”游行踩街,记者先睹了迎城隍活动的热热闹闹:长长的队伍穿行后浦老街,浩浩荡荡,锣鼓喧天,龙腾狮舞。“蜈蚣座”的阵头最为吸引眼球,只见一节一节木板连成一长串,犹如一条蜈蚣般;木板上坐着稚童幼女装扮的戏剧中人物,由大人抬着游街,阵容颇为壮观。
当然,金门迎城隍活动最热闹的还是四月十二的城隍绕境。城隍绕境从后浦城隍庙开始,途经禹帝庙、南门天后宫、福德宫、邱良宫母孝节坊、代天府、北镇庙、陈氏宗庙、内武庙、外武庙等处处古迹。
整条香路,延续着金门数百年不变的城隍信仰脚步,展现了两岸民间信仰的血脉相连以及金门人对城隍爷的虔诚信仰之心。沿着香路一路走来,可以领略金门的岁月沧桑,可以发现金门的文化薪传。
在金门土生土长的世界叶氏联谊总会名誉会长叶华镛先生对记者说,在今年全台20多座城隍庙前来参加迎城隍活动后,希望明年两岸城隍爷也共聚金门迎城隍庙会。(完)
参与互动(0) | 【编辑:朱鹏英】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