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英”激辩:马英九气势十足 蔡英文外强中干——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双英”激辩:马英九气势十足 蔡英文外强中干
2010年04月26日 07:3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4月25日下午,备受台湾舆论关注的“双英”辩论会在台北登场,马英九(左)坚称两岸商签ECFA必要而且紧迫,双方攻防激烈。图右为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中新社发 董会峰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4月25日,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和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就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进行了一场全台直播的电视辩论。岛内舆论评价,马英九在辩论中论点清晰,气势十足,而蔡英文多诡辩而少论据,表现得“外强中干”。

  “台湾人心会滴血”

  下午的“双英辩”进行了共约两个半小时,辩论分三阶段:自由申论、交互诘问和结论。

  马英九在申论阶段开门见山表示,面对国际情势变化,要选择民进党的封锁还是国民党的开放?要选择民进党的边缘化还是国民党的国际化?贸易是台湾的生命,“如果不签ECFA的话,台湾人心会滴血”。  

  交互诘问时,马英九直批民进党以夸大其辞、“膨风数字”和灌水来恐吓民众。民进党宣称ECFA会让529万台湾人失业,严重夸大事实,实际只有约10万人会受冲击,且并非失业,受影响而已,当局已编列预算,给予这些行业以税收和政策的扶持。他重申,签ECFA利大于弊,不可因噎废食。

  蔡英文质疑,难道透过中国走向世界是台湾唯一选择?马英九回答,民进党执政时没有走出去的方案,让台湾经贸地位不断滑落,“我们增加对大陆出口,就业会增加,外商会来投资、加码,这就是我们为台湾打造的环境。”如果民进党认为ECFA不够好,请拿出替代方案。

  马英九在作结论时说,包括知名学者与外商都认为签ECFA利大于弊,却只有民进党夸大弊端,“民进党为何总是刻意要提出悲观的预期?”

  “苏贞昌会松口气”

  此前,舆论多预测以谈判起家的蔡英文可能在辩论技巧上会更胜一筹,但这次辩论却是马英九气势明显占上风。岛内媒体评价,马英九辩论时的表现,与以往的温良恭俭让大相径庭,反倒显得咄咄逼人与攻势不断,以犀利批判与辩证技巧不断攻诘。蔡英文显得居于守势,且表情僵硬,卡壳频频。

  前民进党大老沈富雄在电视评论节目中说,这次辩论可以看到,马英九充满少有的自信,因为“他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对的”。相比之下,蔡英文明显落后了,她显得焦虑紧张、观点杂乱。他认为马英九气势已经开始反弹,给马英九的表现打85分,给蔡英文73分。其他名嘴直言,沈富雄给蔡英文的打分“太厚道”。名嘴黄光芹则说,蔡英文表现得“外强中干”,她很伤心,只给49分。

  “双英”辩论一度被视为蔡英文的2012年“前哨战”,外界认为蔡英文凭借与马英九同台的机会,可以确立她民进党内“最佳人选”的地位。绿色名嘴就此评论说,同样力争2012出线权的苏贞昌在家看完这个辩论,不能说他“会感到高兴,但至少会松了一口气”。

  台湾政治的宿命

  东森新闻在转播辩论节目同时展开电话调查,下午打进来的数千个电话显示,有80%人赞成签署ECFA,20%反对。

  “双英辩”当天上午,两岸和平发展论坛以“ECFA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为主题召开研讨会。论坛召集人、劳动党主席吴荣元,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纪欣出席并表示,推动ECFA既有助于两岸在经贸上进一步的互利、双赢,也将促成两岸社会的进一步交往、融合,有助于两岸和解并逐步消除对立状态,因此,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对ECFA持肯定的态度。

  对于民进党宣称台湾农业将会遭受最大冲击,业者25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能认同。彰化县农会总干事廖振贤说,马英九和“农委会”已多次公开宣示,相信当局的信用,不会随意开放大陆农产品进口;屏东县林边乡渔会科长陈玉玲表示,台湾的农产品蛮有竞争力,因此较不担心农产品开放问题,相信在竞争刺激下,也能提升台湾农渔产品竞争力。自行车、纺织、石化等多个行业业者当天接受媒体采访时皆表示,希望ECFA签署带来更大商机。

  但民进党的立场没有因此改变。辩论后的记者会上,蔡英文继续指责马英九只会做文宣,ECFA策略是“险中求胜”,签署ECFA是“少数人匆促决定”。

  《联合报》社论说,其实早就可以预判,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辩论。因为辩论尚未开始,民进党已经声明,不管辩论结果如何,仍要上街头,仍要公投。在民进党眼中,这场辩论的唯一目的就在建立继续对立抗争的正当性而已。那么,还有什么理性辩论的空间可言?社论说,每一个探讨台湾出路与生路的议题,都被转化变质成内部的政治斗争,这难道是台湾政治的宿命吗?(闵喆)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