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9日电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台湾每年都会遭受台风侵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几乎都在少数民族地区,“立委”高金素梅说,目前每年遭受天然灾害所需付出的最低成本200亿元(新台币,下同)来计算,建议不如拿该经费,作为少数民族部落的产业转型。
高金素梅指出,2005年统计海拔1500米以上的少数民族部落共20个,农作面积2285公顷,每年农业产值仅12亿3700万,平均每公顷一年的产值约50万元,盈余约3成也就是15万元。近年,新竹县尖石乡的司马库斯、新光及镇西堡部落,台东县卑南乡达鲁玛克部落、台东市卡地布部落,屏东县春日乡的七佳部落等,族人都自力寻求回复以前祖先所留下的传统文化,并创造出部落的新生机。
她表示,社会与“政府”应鼓励并正视少数民族祖先世代传承下来独特的山林文化,以作为部落重建之本。“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特别条例”8月26日在“立法院”三读通过,三年的重建时间,几乎可预期“政府”会最短的时间内专制地执行重建计划,制造出更多的新好茶部落及新的金峰乡,但可能带来少数民族部落更多的问题和灾难。
高金素梅认为,“快”绝对不等于“好”,绕开了原有规划法令,绝对是未来重建工作最恐怖的一头“巨兽”。“政府”灾后重建的角色,应该是健全信息,提供详实的地质调查与生态环境评估,为少数民族主体营造一个能够放心讨论集体未来的平台。
目前,多数少数民族灾民尚处于收容阶段,呼吁“政府”重建工作应该始于安置,妥善的安置应能维系少数民族部落原本的社会关系网络。
她表示,处理好安置,才有缓冲时间来细致探讨部落的需求,希望每一个有迁村考虑的部落,应该让少数民族的学者专家拥有参与决策的权力,化流离的危机为团结的转机,促使各族少数民族形成一股力量,重新发掘并思索部落与环境共生的智慧,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发挥出来。
少数民族渴望的“回家”不只是实体环境的重建,也是部落网络的再凝结,部落重建需要“政府”及社会用更多的耐心、更多元的思考、更公平的原则及少数民族民族基本法的精神作为依据。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