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半导体教父”曹兴诚:玩艺术的企业家(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半导体教父”曹兴诚:玩艺术的企业家(图)
2010年06月02日 09:3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曹兴诚和他收藏的艺术品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曹兴诚在岛内大名鼎鼎。在台湾电子行业中,他与台湾有“半导体教父”之称的张忠谋,是并驾齐驱的人物。他曾被评为台湾“企业家最佩服的企业家”,而他的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电)被评为“未来最值得长期投资的企业”。

  台湾电子产业翘楚

  曹兴诚1947年生于台中清水乡,父亲是小学教师。少年时,他只身到台北建国中学读书,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铁皮屋,和一群三轮车夫、计程车司机同住。这种鱼龙混杂的生活环境,给他增添了许多处世经验,也练就了他敢于拼搏的硬汉性格,为其后来在商场打拼奠下了基础。

  中学毕业后,曹兴诚如愿进入台湾大学电机系。大学毕业时,在当时“去去去,去美国”的年代,他却选择留在岛内,到交通大学理科学研究所念硕士,后进入台湾工研院电子所。1980年,岛内第一家积体电路公司——联华电子成立。当时的电子所所长在一群博士中,挑中了只是硕士毕业、年仅33岁的曹兴诚担任副总经理;3年后,他因业绩突出而升任总经理。1985年,在台当局提出“民营化”的原则下,联电率先上市,成为岛内第一家电子类上市公司,也是第一个电子产业转为民营的公司。

  此后,曹兴诚带领联电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前行,成为世界第一大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制造厂。后来,他又在大陆投资建厂,不断完善企业布局。他因在陈水扁执政时期不断受到打压,官司缠身,2008年他宣布退出联电,出任荣誉董事长。

  家里有个“小故宫”

  曹兴诚热衷艺术品收藏,在海内外收藏界颇负盛名。在他家里,从史前青铜器到唐三彩,从北齐时的石佛像到当代中外艺术品,包罗万象。有看过他家收藏品的人,形容他家就如同一个“小故宫”。记者虽非行家,但是也被他家里的收藏品所震撼。

  曹兴诚涉足艺术品收藏至今不过20多年,但其成就颇丰,原因不仅在于他的财力雄厚,更在于其锲而不舍、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每当遇到一件心仪的藏品,他都要仔细研究它的历史渊源,他从古玉收藏开始,虽有几件藏品,但是他说,现在已经放弃了对古玉的兴趣,原因是一些人利用高科技手段,将一块普通玉石经过加工,能够使其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让这位台湾高科技精英面对如此乱象,也束手无策,只好作罢。

  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一件明朝的《田黄石雕瑞狮镇纸》并附有镂雕花卉纹象牙盖盒座,引起买家的竞逐。最后只剩下曹兴诚与澳门何鸿燊代理人两人竞逐,最终,曹兴诚以近4000万港元的价格将其拍下。据说,何鸿燊对错失这件作品一时难以释怀,事后透过经纪人向曹兴诚表达购买收藏之意。这件田黄作品至今仍稳稳地放在曹兴诚的藏品柜里。

  2008年5月27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曹兴诚在香港佳士得举行的抗震救灾慈善拍卖会上,将头一年用6750万港元拍下的“清乾隆御制料胎彩画珐琅西洋母子图笔筒”,再次以6500万港元拍出,将半数款项通过台湾红十字会及法鼓山佛教团体,支援汶川灾区抗震救灾,余款则分别捐给台湾其它慈善机构。事后,他在博客中写道:“当然,筹款不一定需要义卖东西,但这样或许可以让人了解,收藏家不一定都是占有欲超强的怪物,也有人收藏的目的是为了欣赏和研究,并不那么在乎拥有与否。”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现在过着退休生活的曹兴诚,做人低调,不愿凑热闹。他说,岛内许多名人或结婚、或家人嫁娶,我一概不参加,不是因为我不愿意给红包,是我之于这些名人,多我不算多,少我不算少,那又何必去凑这个热闹呢。他闲暇之余,经常和三五知己或打牌,或下棋,还会常陪太太到海外旅游。上海世博会开幕当天,他就出现在电视镜头里。

  但是如果是他想做的事,他就会相当高调,而且义无反顾。

  鉴于民进党执政,把台湾搞得族群分裂,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不断边缘化,并逐渐将台湾拖入“台独”险境。经过深思熟虑,2007年,11月12日,曹兴诚推出了《两岸和平共处法》。

  在博客上自称“老麻雀”的曹兴诚表示:“本人虽身处科技业界,却经常思索如何解决两岸问题;两岸问题如不及早解决,越来越多的人,可能凡事只问蓝绿、不问是非;此将导致社会智能丧失、价值错乱,最终人人受害,无人可以幸免。”

  《两岸和平共处法》的出台,一时在岛内掀起轩然大波,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提出质疑并坚决反对。于是,在此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曹兴诚一连发出三篇再论、三论、四论《两岸和平共处法》。

  不论他的想法和做法能否实现,但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来说,有如此胆量为两岸和平发展说出心里话,建言献策,都是值得人们尊敬的。(记者 王连伟 杜榕)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